透视中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清华大学张威
一前言
改革是高校体育发展公认的主题,但如何切入改革,如何推动发展,则必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会有差异,甚至会有阻力,这就迫切需要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需要实践的探索与整合,我们提出“热点和难点”就是力求直面关键,有的放矢,理顺思路,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抓住热点、攻克难点、聚焦重点、呈现亮点。
二、大学体育工作领域
(一)体育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热点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管理模式的固化和完善
•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国内高校现行四种课程教学模式
评价模式
指导思想
组织形式
优势
不足
并列式
注重调动学习积极性
注重培养体育能力
注重个体差异
一、二年级同时开设基
础课和专项课
重视培养能力,体现区
别对待
按行政班教学,学习进
度、难度不易掌握、方
法简单,追求运动成绩
阶段式
体现终身体育和健康
教育,强调培养学生
的兴趣
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为
基础课,第二学期或第
二学年为专项课,三、
四年级为选修课
注重学生体育基础,阶
段明显,宜施用教法
一年级时难以对能力强
的学生因材施教,影响
积极性
一体化式
课内外有机的融为一
体,体育成绩是全方
位的评价
一、二年级必修,三年
级选修,记录课外的出
勤、早操、体质测试等
并计算成绩
注重学生的健康,培养
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不能充分体现主体教学
思想,且教师工作量大
俱乐部式
有别于国外松散型,
注重学生的体育兴趣
和运动能力
一、二年级必修,三、
四年级选修,贯穿全天
6个时段
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官
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培养自觉性
场地设施需求量大,对
学生体育基础要求高。
学生体育意识要非常强
体育精品课程的基本构架
主体
具体内涵
课程定位
· 符合本校的办学目标,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符合学生实际
· 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较公认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教学内容
· 基础性:能体现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教学主线,构建终身锻炼的能力
· 时代性:国家(学校)的培养要求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有机结合
· 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富有成效
教学方式
· 教师有魅力,能够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 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并且行之有效
教师队伍
· 课程负责人具有较公认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研究成果丰硕
· 教师梯队合理、优化、高效,具有群体优势和个体较鲜明的教学特色
教学条件
· 根据课程需要选用较公认的优秀教材
· 场馆设施器材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
· 运用的高水平课件和网上教学运行良好
课程特色
· 具有独特而有成效的体系、内容、方法和风格
·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宜的教育,学生的受益面大
课程教学难点
•领会《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
髓,创造性的落实“三个自主”,实现课程的两个目标和
五个领域目标
•课程目标与学生自身体育理想的反差;受教育者价
值取向与教育者思维定式的反差,体育项目多样性与课
程内容设置单调的反差
•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
•营造与学校办学目标相契合的特色,突出特色,打
造品牌,以活动求活力,活动是特色的载体,有特色才
有对等交流
(二) 群体活动
群体活动是课程教学的延伸;是校园文化中体育与健康内涵
的集中体现,是体育意识和行为是否深入人心视点。热点
•“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
号及“阳光体育”是校园群体活动的新指向
•运动会模式的探讨,单纯竞技项目中融入“群体性”项目
•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实施方法及细则
•体育协会与俱乐部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校园体育节(主题活动,名人进校园活动等)
难点
•学校课程设置与体育锻炼时间的协调
•体质健康测试的量及测试仪器可靠性和效费比
•学生课外活动的多元选择与体育锻炼的矛盾
•学生课外锻炼的安全教育及控制
•打造体育的品牌,深入学校文化传统之中
职务分析如何实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