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点小心思多些大回报
摘要:本文从教学方法入手,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就在聋校美术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对聋校美术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聋校美术课;情境教学
作者简介:滕福盛,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特校美术教学工作
在聋校,良好的美术课堂教学可以让聋哑孩子在无声的世界里发现更加绚烂多姿的生活,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表达情感,完善人格。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情境教学的一些尝试,渐渐发现,只要在某些环节上花点小心思,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使学生萌发学习兴趣,引起情感体验,进而收到绝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一堂课最好的回报。
1. 疑中生趣,精心创设入课情境
入课就像入戏一样,是一首优美音乐剧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聋哑学生对外界的探求欲很高,对新鲜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在每次美术教学入课时,我就根据各课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关注点,构思创设不同情境,想点法子,卖点关子,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不觉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在上《生活里的基本形》一课时,针对学生受几何知识的限制难以理解几何图形,我准备了一些桔子、苹果、枣子等水果,说:
“今天,我们要来开一场水果派对,认出它们特征的就把它们带走。”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初步思考并体会它们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然后通过电脑动画展示水果从实物到圆形的演变,揭晓答案;最后拿出闹钟、苹果、气球等统一具有圆形特征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共同的几何形状来描绘。这样,通过设置入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联想,使得学生很快对课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逐步掌握了用基本形组合画物象的思维和方法。入课时加入了情境教学,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教学效果。
2. 乐中生智,巧妙创设体验情境
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怎样使学生乐意学,怎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在对聋哑学生进行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努力创设体验情境,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帮助他们实现捕捉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目标。
如上《小鱼游游》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让学生体验创作过程的乐趣上。针对二年级的聋哑学生对各种美术材料还充满好奇的特点,我课前准备了三幅拼贴的小鱼图形,分别分成头部、身体、尾巴等三个部分。在课堂上先请同学把拼贴小鱼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让他们自己分析不同的组合效果;然后播放《海底世界》录像片,或全景,或定格,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的情景,让学生不断观察讨论,启发学生选择拼贴、绘画、剪纸等不同材料,对自己所喜爱的小鱼进行变形创作;最后把大家的作品集中,组合成一幅精彩的《海底世界》。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把课教
“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整堂课上,我始终调动、牵引着学生的创作情感,让他们在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中进行创作。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创作的作品也精彩纷呈,他们在直观可视的情境中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各种夸张、变形的手法和色彩的搭配运用都表现得栩栩动人,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 静中生美,合理创设想象情境
美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能使学生心情
花点小心思 多些大回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