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追求高效的课堂
养过花的人都知道,给花浇水要一次浇透,而不能每天都去浇一点,这样水没有浇到花的根部,虽然天天浇但还是会死去。教语文也是这样,在我以往的语文课上,总是贪多求全,唯恐自己教给学生少了,这个想抓,那个也不能丢。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语文知识学得不深、不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管有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每一堂课的承载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应该在一堂课中赋予过多、过重的任务。我们应该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约,让臃肿的环节变得简捷,使花哨的教法变得简单,营造一种简约的课堂,争取让学生们一节课有一份收获。静而思之:我的语文教学应该化繁为简。
2013年,我有幸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应该“倡简”》两篇文章,发现两位前辈与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的教育思想“一课一得”不谋而合。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开始“一课一得”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此来改变语文教学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课一得”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在确立的时候应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清晰目标
从小处说,什么才是一节课的目标?我想,首先教师应该明晰各年级段的年段目标,其次,我们应该本着一课一得的态度,扎实地注重于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方法的获得,如:二年级下册第七课《岩石书》一课,通过川川、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写了岩石书的奥秘,内容简单明了,无需过多讲解,在课前备课时我发现这一篇课文的对话很有意思,有的对话有提示语有的没有,提示语的位置也不一样,这是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提示语的正确使用上。在接下来一个星期的日记里,班里的孩子一部分已经掌握了提示语的正确使用,基础较薄弱的孩子也能掌握提示语在前的使用方法。
当我们把一节课的目标由内容的知晓转向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与方法的获得,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刮起一股馨风,我们的语文课堂才真正可以来谈“扎实”、“高效”这样的命题,也许这就是我们对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课文只是个例子”的最好诠释,是我们真正走上科学的语文教学之路的途径。
二、精选内容。
一篇课文所承载的信息是包罗万象的,所蕴含的感情也是深厚繁复的,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精”要“实”,要能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因此,内容选择应该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因为要遵循一课一得的要求,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语文课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舍取得,以退为进,真正地以课文为例子,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知晓的膜拜中醒来,真正让教学内容的选择服务于学生的语文训练。例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童话,对于这样一篇比较浅显易懂的文章,教学时底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孩子们读完文章都知道,做人要诚实,不能骗人。我发现这篇课文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国王通过诚信选取继承人,另一方面,国王自己首先却撒了谎。通过细读文本,我把训练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文中写了雄日十分用心地照料花朵,在这里我引导孩子们想象雄日是怎样照料花种的?他可能会怎么做?由此体会
“十分用心”这个词语并用它来说句子。文中还有一处:国王问他:“你怎么捧着空花盆啊?”雄日把情况告诉了国王……这里非常适合训练
一课一得,追求高效课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