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研室 麻疹的诊断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846年描述流行病学特征,koplik 1896年
传染性强
易感人群
概述
患儿小虎,男,7月,母乳喂养,春季发病,4天前开始发热,℃左右,伴咳嗽、流泪、流涕,到社区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阿莫西林、止咳糖浆口服3天,流泪、咳嗽无明显好转,体温呈上升趋势,其母今日发现小虎头面部出现红色皮疹,急来医院就诊,医师看过患儿,临床诊断为麻疹,收感染科住院治疗。
病例分析
入院第2天,皮疹进行性增多,渐波及躯干部及四肢,体温仍持续不退,39~℃,咳嗽加重,吃奶减少,精神差。
听诊两肺闻及多量湿啰音;血象:×109/L,N 75%,L 15%;胸片:两肺纹理增粗,双下肺可见点片状阴影。
考虑麻疹并肺炎,行痰培养检查,根据药敏加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3天,体温渐下降,皮疹渐消退,糠麸样脱皮,留有棕色色素沉着,住院7天痊愈。
病例分析
潜伏期
6-21天,多为10-14天。经被动免疫预防者,可延至20天,最长达28天
典型经过
分三期,每期约3天(简记为3、3、3天),全程9-12天
临床表现
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日
发热、不适及全身症状
眼部症状:畏光、流泪、眼分泌物增多
上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及咳嗽等
少数在病初1-2日内在颈、胸部出现类似玫瑰疹、风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数小时即消失,同时可在口腔内出现棕红色细小的黏膜疹
麻疹黏膜斑:具早期诊断价值
临床表现
出疹期
全身症状:出疹时加重,体温高达40℃,眼部及呼吸道症状加重,呼吸急促,干咳频作,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的湿啰音
其他:脾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回盲部淋巴结肿痛,重症可有显著腹泻,大便可含少许脓细胞
胸部X线检查:多数病人可见广泛的大小一致的粟粒样肺部浸润,但胸部体征可不明显
临床表现
麻疹的诊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