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成果展示
梨树县榆树台镇南中心校
魏娜
目录
作品名称
作品内容
作品中最出色的地方
作品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展示的作品名称
《桂林山水》教学实施计划
《桂林山水》授导型教学设计方案
作
品
内
容
授导型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
教学实施计划
学习活动评价表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对象分析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教学实施计划
教学单元
实施前的准备
具体内容
单元课程名称
《桂林山水》
上课时间
2011年10月28日上午8:45第一节课
上课地点
电教室
学生人数
32人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技术设备
投影仪
教师机一台
媒体资源
PPT课件
学生技能要求
《桂林山水》导学案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管理
提问、与学生交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实施准备
提前一天与电教室负责教师联系
通知学生上课时间、地点以及课前的准备
检查计算机等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检查Flash动画效果的准确性
检查教材配套光盘运行的流畅性
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学习者分析
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解决措施:
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录象、声音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交流欣赏,导入新课。
2、声文结合,整体感知。
3、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4、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5、课堂练习,巩固加深。
依据的理论
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读促悟,以读促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学生展示收集查阅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欣赏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片,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印象。
5
倾听、欣赏,并做相关点评。
教师展示音像资料。
展示资料
欣赏,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通过收集资料,增加对桂林山水的认识,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他们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
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初步感知体验桂林山水的美景,并把感情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5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课件播放录音。
根据自学要求,边听课文录音边自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自学反馈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比赛。
2、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3、头尾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有什么作用?
4、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己介绍认为难弄明白的字词。
10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
2、课件出示问题,展示答案。
3、对学生的回答适时地评价。
4、课件出示:指导学习生字词。
1、读喜欢的段落,小组比赛。
2、读评价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3、理解头尾句子的作用。
4、认读生字
我学习成果展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