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儿童应“三看”
对儿童的观察不应是日常的“看看”,而是既看又思、耳眼脑等并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现象只是冰山一角,现象下面往往隐藏着更多的东西。
一看发现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明确观察目的,就是瞎看,结果没有收获。如在小班孩子放置餐具时情况不同,有的能准确归类或者纠正位置错误,二幼的随便一扔就离开。这是问题呢?在观察幼儿时,只有发现了问题,并对问题答案做出了推测(也就是有了假设),我们的观察才是有效的。因为观察是为了解决问题,离开了这个目的,我们的观察就会蜕变为平常之“看”。
二看确定目标。有了问题,明确了观察目的只是观察的开始,要能“看见”自己想看的“现象”,也就是看到能够验证自己的假设的“事件”,观察者必须界定自己的观察目标。如以上例子中若作出“幼儿放置餐具的正确性和认知水平有关”的假设,我们的观察目标就是雨而同方位知觉和形状知觉有关的行为,例如幼儿能发现筷子是长的,碗是圆的,盘子是扁的等。有时候,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观察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义,如有的幼儿想研究幼儿是否会说谎, 明确的界定,否则当一个幼儿告诉你“奥特曼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和白雪公主玩结婚游戏”时, 这是否属于说谎,研究就会出现逻辑混乱,观察结果的科学性可想而知了。
三看思考本质。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观察就不能解决现实问题。问题清楚、看得准仍是观察的初级阶段,看得明白和真切才是观察的高级层次。要达到这个水平,必须进行理论思维,也就是我们幼儿教师要睁开第三只眼——在理论指导下去看!还拿放置餐具的例子来说,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理论,幼儿空间直觉、图形识别能力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年龄相差三个月的幼儿在心里水平和生理机能水平上会有明显的差异,
观察儿童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