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工作面名称
6103南工作面
采区名称
Ⅱ采区
地面相对标高
+1250
井下相对标高
+~+
工作面所处水平
+870水平
地面相对位置
6103南工作面位于井田的东北部,地面沟谷纵横,为典型的第三、第四季纪黄土、红土覆盖,无常年性河流。与地面相对应的大部分为荒山部分。
工作面四邻关系
北为实体煤,西为采空区,东为实体煤,南为实体煤
工程对地面的影响
预计采空后会造成地表塌陷,形成裂缝,影响耕种。
走向长
150m
倾斜长
500m
面积
75000㎡
附图1: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1、《山西省中阳县张子山乡南焉煤矿采改设计说明书》
2、《山西省中阳县张子山乡南焉煤矿采改设计安全专篇》
3、相邻矿后洼煤矿、沈家峁煤矿《地质报告》
4、《煤矿安全规程》
5、《吕梁市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提纲》
6、南焉煤矿《地质报告》
第三节煤层
该6#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6#、4#煤层间距22m,根据现揭露煤层,6#~ m,结构简单。可采性指数Km=1,%,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为石灰岩,老顶为砂质泥岩,底板为中砂岩或细砂岩。
可采煤层特征表
地层号
厚度
最大—最小
平均(m)
间距
6#煤层
4#煤层
结构
稳定性
可采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6
~ ——
22
简单
稳定
全区
可采
直接顶:石灰岩,老顶:砂质泥岩
中、细砂岩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
表3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
名称
岩石性质
层理、节理
厚度
类型
备注
伪顶
无
直接顶
L5灰岩
不发育
Ⅱ类Ⅰ型
老顶
直接底
砂质泥岩
不发育
Ⅱ类Ⅰ型
老底
细砂岩
底板比压
138Mpa(参考数据)
附图2: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五节地质构造情况
一、区域构造
井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缘,河东煤田中东部。根据矿井地质资料推测,预计6103南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将会受到断层及煤层氧化带的影响。
二、井田构造
井田内构造简单,为一宽缓的单斜。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在采掘过程中要注意淋头水的影响。
三、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
6# 煤层顶板为L5石灰岩,太原组石灰岩在其开采的冒裂范围之内,由于该石灰岩在井田内富水较弱,岩溶裂隙发育,对6#煤层的顶板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抗压强度138MPa,底板以细砂岩为主,,抗压强度为138MPa。
第六节水文地质
一、巷道区域含水层组分析:
含水层组
含水层厚度
涌水量
涌水形式
水位标高(m)
地面水的放、径徘条件
影响程度
上新统砾石含水层组
8
805
井田奥岩溶水属区域岩溶水和径流区,石炭系和二叠系含水层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及季节性河流补给,顺岩层倾向方向运动,上部含水层在沟谷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泄,泉流量一般不大,下部含水层顺岩层向西南排出井田外,矿坑排水量是主要徘泄途径。
无影响
二叠系下统石盒子含水层组
20
-
-
无影响
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5-9
-
-
无影响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砂岩含水层
15
-
-
无影响
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
25
无影响
二、地表水及老窑水对工程的影响
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沟谷中均有季节性水流,对沟谷中出露的基岩含水层均有补给作用,预计会有上层4#煤老窑积水。
三、构造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井田总体上受区域控制,呈缓慢的单斜形态倾向西南,对井田水文地质影响较小,但此工作面区域范围内断层较发育,要特别注意观察断层处的淋头水与顶板的变化情况。
四、水文地质类型
太原组L1-L5灰岩是6#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CZK4太原组和山西组混合试验结果,~,区域7-5孔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小于5m3/h。
奥灰岩溶水对6#××104(Pa/m)远小于临界实水系数(-)××104(Pa/m),故奥灰岩溶水对本煤层开采无影
6103 南炮采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