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清朝后期(1840—1912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
一个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形式上有合法政府,但主权不能独立行使
既保存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两个时期:
1919五四运动
1840
1949
约80年
约30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两大任务:
A、民族革命——反侵略,求独立
B、民主革命——反封建、求民主
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近代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帝国主义瓜分狂潮
《二十一条》
抗日战争
近代中华的探索与抗争
魏源《海国图志》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列强侵华主权沦丧
中华探索追求独立与富强
近代化的
艰难历程
清末新政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考点梳理:
第一阶段中华文明的拐点(1840--1860)
政治: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社会(注:新的经济方式还没产生)
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林则徐、魏源等)
世界(整体史观):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社会生活上:服饰、饮食结构、住宅的变化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
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考点1: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必修一P51~53)
领事裁判权
口岸租地、居住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法《黄埔条约》——口岸传教权
中美《望厦条约》——军舰巡查贸易权
——破坏中国领土、关税自主权
——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供借口
《天津条约》——内河航运权,列强势力深入内地
《北京条约》——掠夺华工权
解体的原因:
解体的表现:
考点2:自然经济的解体(必修二P40)
①洋纱的输入导致“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的输入导致“耕”与“织”分离;
③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④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解体的影响: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劳动力、市场);
③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睁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师夷长技以制夷
闭目塞听
“天朝上国”
学习内容
核心思想
爱国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
进步思想:开眼看世界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历史局限: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思想主张没有付诸实践
考点3:新思想的萌发(必修三P68)
归纳: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政治: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
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想: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外:闭关锁国——向西方学习;
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艰难起步(1860--1895)
政治: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经济: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著名企业
思想:“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倡导商战和实行君主立宪
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生活:1865第一艘轮船、1866邮政、1877有线电报、铁路的发展、近代教育开始起步
中国近代史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