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提纲
题型:选择(10*1) 多选(5*2) 名词解释(4*4) 简答(3*8) 论述(15*1) 案例分析(15*1)
名词解释
犯罪心理学: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结构: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地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犯罪心理机制: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是犯罪心理特别是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工作方式与心理过程的总称
内外化机制:是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最重要的机制。从吸收外界客观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
累犯: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都以累犯论处。
有组织犯罪:又称集团犯罪,指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具有严密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相对抗的犯罪。
犯罪心理预防:包括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预防和犯罪行为发生的预防
犯罪心理矫治: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深入剖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结构的特点和个性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改造其犯罪心理结构,完善其人格的一种活动。
选择题:
犯罪可以定义为危害社会、触犯法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观察法
埃宾犯罪心理学的始祖
龙勃罗梭提出天生犯罪人的观点实证犯罪学之父古典犯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以有无犯罪动机为标准,可划分为故意心理结构与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根据犯罪心理结构的牢固程度和心理成分的多寡,可分为稳固、完全的心理结构和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以发动犯罪行为的动力为标准,可分为需要性犯罪心理结构和情绪型犯罪心理结构
第一阶段——潜在形态的犯罪心理结构
第二阶段——恶变形态第三结构——衰落形态
发生机制模式:
常见模式:渐变型、突变型、机遇型
特殊模式:习惯型、朦胧型、变态型
犯罪后异常行为表现:试探、反常行为
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犯罪心理结构恶性发展三个阶段:定型化阶段、个性化阶段、职业化阶段
情绪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异常的自尊心水平、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挫折耐受力差
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从属性、欺骗性、冲动性、性色彩浓厚、自私性、非体力性
色情诱惑、谎言欺骗、男女合谋
惯犯的行为特征
犯罪行为的习惯性、行为计划的周密性、犯罪行为的类似性、犯罪行为的狡诈性、犯罪行为的连续性、犯罪行为的残忍性、犯罪行为的坚决性
犯罪过失的类型
法定类型: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反社会型人格是研究得最多、最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注意的,也是最容易发生违法犯罪的人格变态之一
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及行为反应:自首、潜逃、对抗
法庭辩论过程中的心理
侥幸心理、抗拒、狡辩、对公诉词的心理反应、对律师辩护的心理反应、对证人陈述的心理反应
犯罪心理预测的常见模
犯罪心理学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