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了一朵又一朵
周静简介
1982年生于湖南长沙,《小学生导刊》编辑,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出版长篇童话《牛角洲旅店》、《申奶奶的杂货铺》,短篇童话集《跟着音符回家》,儿童阅读推荐图书《小发现阅读地图》。即将出版长篇童话《七岁汤》、小说《叮当响的花衣裳》等。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
1
“叮铃铃——”放学铃响了。
终于放学了,三宝却一下也不想动了,她坐在座位上,仔仔细细地把书包里的书整整齐齐地重新排列了一遍。
“三宝,不走吗?”梅子喊她。
三宝摇摇头:“我等下要去菜园。”
三宝家挨着梅子家,出了校园左拐直走便是,但三宝家的菜园却在路的另一头。
梅子走了,三宝慢腾腾地站起来,慢腾腾地走出学校。她在路口徘徊了一下,还是转个弯朝家的方向走去。
2
院门虚掩着。三宝推开门走进去,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种在篱笆边的那棵栀子树,前几天还只挂着零星的几朵花苞,现在却固执地把枝头的花开得热热闹闹的。
那是妈妈种的。妈妈喜欢栀子花的香味,她喜欢采上几朵花养在小小的玻璃瓶里,放在窗台上。
三宝一下子就走不动了,她倚在院门上,看着突然变得空荡荡的家,看着热热闹闹的栀子花,心里沉甸甸的,一种又酸又涩的滋味从心里直冲到眼睛里,变成眼泪流了下来。
妈妈带着弟弟跟着爸爸去了县城。爸爸在县城开了家小建材店,要看店又要送货,一个人忙不过来。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妈妈带着弟弟去县城帮着看店子。
这个三宝早就知道了,这个决定还是她帮着做的。
虽然都是不在家,但县城离家也不算特别远,每天总有一班车从村子开往县城,这可比爸爸在外地打工要好得多。
“三宝、三宝——”
三宝回过头,看到梅子隔着篱笆在喊她。她擦擦脸,含含糊糊地“嗯——”了一声。
“我妈要你来我家吃饭。”梅子说。
“不了。”日子总得过下去,三宝缓慢而悠长地叹了一口气,吃了今天还有明天呢,妈妈说过,日子要从脚下过,不怕难,就没有难。
“来吧,”梅子踮起脚,招招手,“我妈做了米炀子。”
米炀子!三宝的眼睛亮了。梅婶娘会做很多小吃,按照梅子的话说,就是“口味独特,味道迷人”。每次赶集,梅婶娘都会准备些小吃在集上卖,她把这句话当成广告语用粉笔头写在了桌子上。这句话的“口味独特
”,还是三宝想的呢。
米炀子是梅婶娘的拿手小吃——把糯米磨成粉,加水,用中火在锅子里慢慢熬,一边用锅铲沿着锅边搅动,水开后加点坛里辣椒,加一些她收集的野菜沫沫,还有盐,等到米汤成了糊糊状就成了。舀起来,又辣又香又鲜,别提多好吃了。
三宝喜欢吃,妈妈也喜欢吃。不过,别说看起来容易,要熬出味道鲜美的米炀子其实并不容易。至少,妈妈就做不好。她做的米炀子总是像夹生的米粉汤。
“我要跟梅婶娘学做米炀子。”三宝说。篱笆上有两根竹片早就松动了,三宝弯下腰,用力一钻,一阵“哗哗”的响声过后,她就到了梅子家的院子里。
梅婶娘不但做了米炀子,还烫了香喷喷的蛋皮,三宝的肚子吃得鼓鼓的。
夕阳照进院子,三宝捧着圆溜溜的肚皮,慢悠悠地走出院子,绕过篱笆墙回家了。吃饱了,三宝的心情变得好多了。看来,妈妈说得没错,“千件事,万件事,都不如吃饭一件事。吃饱喝足了,天都塌不下来啦”。
再说了,梅婶娘答应把做米炀子的诀窍教给她,还说:“这个做法我连你妈都没说过,你保准能做好。”
“保准能做好”,三宝喜欢这句话,她也觉得自己能做好。山里孩子当家早,三宝老早就学着做家务了。
尤其是爸爸去外地打工了,地里的活都压在妈妈身上。妈妈一下子简直要直不起腰来了。每次从地里回来,她总嚷嚷着腰酸背痛,进门坐在门槛上就不肯动了。家里的事情自然都落到了三宝身上。三宝手脚麻利,做事又快又好,家里比妈妈收拾得还要好。
“哎——”三宝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没有我,妈妈能不能把事情做好。”
推开门,屋子里清清爽爽,细棉布的窗帘挂在窗钩上,茶壶和茶杯都放在茶盘里,桌上一点灰都没有,凳子挨着桌子摆着,里屋的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床单也被抹得平平整整,一丝褶皱也没有。床边的桌子上,摆着一个漂亮的小瓷瓶,瓶子里插着几朵栀子花。这个小瓷瓶是爸爸第一次出门带回来的,妈妈很喜欢。本来有两个,栀子树头一年在院子里开花,妈妈拿出来插花,弟弟看见了眼睛一亮,伸手一捞,立马就报销了一个。这一个,妈妈一直藏在柜子里。
“弟弟不在家,妈妈终于敢拿着这个瓶子出来插花了。”三宝小声嘀咕了一句,忍不住笑了,“只要妈妈愿意,还是能做好嘛。”
灶房里,妈妈新买的气炉子摆在小桌子上,连着一个小小的煤气罐子。“有了这个,你就不用生火了。”妈妈教她使用气炉子,仔细叮嘱她要小心点,“方便是方便,但心得悬着点。”
其实,这个是妈妈凭着自己的意愿买的啦。三宝给炉子生火是外婆教的,又快又好,一
栀子花开了一朵又一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