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 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字词预习检查
舸 gě
怅 chàng
寥廓 liáo kuò
峥嵘 zhēng róng
遒 qiú
遏è
文体的知识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原是配乐演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称长短句),起于隋唐,盛于宋代。根据字数的多少,词分为小令(56字以内)、中调(56~90字)、长调(90+)。中、长调按照音节分为上阕、下阙。
阙是音乐中止的意思,分成上、下阙表示奏乐时在中间要停一下,文字上则用空一格或隔行表示。
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内容无多大关系。“沁园春”是词牌名。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背景介绍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思
(一)听录音朗读,正字音,划分节奏,注意语气、语调。
(二)齐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感情,并背诵。
(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分别有何直观感受?
。
明确:
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忆)
深入学习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思考: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突出词人爱秋而不惧严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一人在这里独自游览,能更好地赏景并回忆从前在这里的革命活动。置“独立”于句首,加以强调,表现出不同凡俗的英雄气概。词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显示出词人中流砥柱的气概。
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齐读)
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
评:所谓“意”是指诗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所谓“象”是指所写的客观物象(创作客体)。诗歌的意象就是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的融合。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
展评
展评
,语言精确恰当,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这些意象的字,词,分析表达效果。
要求:举手,站起来,面向全体: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大声喊出你的答案,三秒原则。
其他同学注意思考修正你的提纲。
明确(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