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以《梨园春》为例-艺术戏剧论文
作者:聊城大学音乐学院09级研究生—于小飞来源:原创日期:2012-1-8 人气:118 标签:艺术论文论文代发论文篇
摘要:本文是对《梨园春》对河南豫剧的推广在全国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是其它戏曲的推广取之所长能够把各自的地方戏曲通过以大众化的品牌得以广泛地传唱。
关键词:戏曲文化;推广;传播:梨园春
随着电视在中国的普及,传媒与娱乐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大众化的娱乐需求得到了满足,几乎所有的娱乐形式都可以通过电视再现,它的随意、方便、廉价是以往任何娱乐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人们打开电视的第一欲望就是放松娱乐,电脑的普及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媒体与娱乐密切结合。大众媒体主要有传播、教育、娱乐、服务等四种功能,但是电视媒体的娱乐消遣功能占主导地位,而它的传播传统娱乐文化和教育功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中国的各传统戏曲文化博大精深,还比不上那些低俗的娱乐节目更吸引观众。
《梨园春》栏目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1、传媒的运作电视的传播
传媒的运作就是更有效的运用传媒力量施加影响,传媒运作的一般特征就是根据一定目的有意识的运用传媒,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最大限度地起到所希望起到的作用[①]。《梨园春》恰恰站在戏曲与媒体结合的历史契合点上,及时的吸收了现代传播的方式,传播的途径,有效的发挥传媒与载体对戏曲的传播作用,为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生存空间,给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戏曲的继承和发扬带来更新的生机和活力。传统艺术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是《梨园春》打开市场赢得观众的关键,《梨园春》电视栏目把豫剧从舞台走向荧屏开辟了戏曲艺术全新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了戏曲与群众的距离。
电视成为强势媒体是因为电视传播技术手段的特殊性,电视把多种传播形式集成在一起,多中传播手段依托一个电视画面集中提供给观众。这已经是多媒体传播式的信息提供方式,信息资源利用已经处在相对高一些的水平。《梨园春》通过电视的传播,电视技术手段的运用充分展现演员的表演技巧,增强艺术效果,是这种民间艺术得到充分的艺术表现。电视是一种声形兼备的“视听艺术”它具有流动的声音和画面。1999年,河南电视台创办的《梨园春》栏目,以“弘扬河南戏曲文化,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追求个性、铸造精品”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电视戏曲节目。与此同时,戏迷擂台赛就像一股强劲的旋风刮遍了中原大地,各地、县以擂台赛为主的电视栏目也应运而生,如洛阳电视台的《河洛戏苑》、叶县电视台的《昆阳艺苑》、漯河电视台的《戏迷俱乐部》、汝州电视台的《戏苑争霸》……不少地区成立了《梨园春》艺术团、《梨园春》戏迷俱乐部,戏迷茶座等,是豫剧在群众中得到了普及和提高。
2、目标受众的特色定位----立足本省,放眼全国
(1)地域性特色保留戏曲原汁原味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生导师胡正荣在他的《这么多频道拿什么填》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越本土化的东西,越贴近的东西,老百姓越容易接受,中国人最终还是要看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所以制作出高品位的本土内容的节目才是制胜的关键”[②]。地方戏曲艺术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它对平民百姓的影响不在乎理论的启迪,哲学的思辨,而是在于切身的情感体验。《梨园春》传播的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传统戏曲文艺---豫剧,其极有的地方特色就是说的河南话,唱的河
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