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萧红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习通过多种刻画人物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技巧和方法。
:仔细揣摩本文的语言,体会各种刻画方式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无限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多种刻画人物的技巧和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四、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把握方法,沉浸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两句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请问这是谁的诗句?
师:这是臧克家《有的人》中的诗句,《有的人》为纪念鲁迅而写的一首诗,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永垂不朽”体现了鲁迅是一个伟人。
(板书:伟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纪念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板书:回忆鲁迅先生)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是不幸的,孤苦寂寞的童年,漂泊流浪的生活,一再受挫的感情。可萧红又是幸运的,在鲁迅的提携与栽培下登上文坛。鲁迅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萧红的人生旅程。
鲁迅的思想一点一滴地启发了萧红的创作,使她成长为一名有着深刻思想的优秀作家。在她不足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生死场》、《砂粒》、《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优秀作品。
感恩于鲁迅对她的帮助,在鲁迅逝世三年之际,萧红写下这篇文章,表达了对鲁迅的无限敬仰、无限怀念之情。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研读探究,沉浸感悟。
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作者是通过哪些人物刻画的方式来表现鲁迅这个人物的?请拿起你们手中的笔,边读边进行圈点、勾画、旁批。
同学们回答很精彩,通过对鲁迅多种方式的刻画,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乐观爽朗的鲁迅、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一个幽默风趣的鲁迅……
这样,我们认识了一个同样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鲁迅。
(板书:凡人)
(遗憾的是)1936年,这位文坛大师鲁迅离开了我们。可他将是我们不可淡忘的一面精神旗帜。叶圣陶这样评价鲁迅先生:“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一代领袖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人民称为“民族魂”。
(四)拓展引伸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