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镇巴县巴庙镇中心小学康树琪
一、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揠苗助长》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学段提出“阅读浅近的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的要求,旨在使学生乐于同其它学生进行交流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三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重视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深化。在教学设计中,注意“扶——放”结合。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学习让学
生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学情分析:
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力求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真正使学生有所收获。本设计以“读”为基调,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结合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并指导学生完整地讲这个故事,乐于与他人分享与交流。另外,对于低年级来说,识字、写字是每节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在指导学生识字这一环节中,我通过“随文识字、认读字词卡片、ppt出示生字词”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识字,在学文中遇到要求写得字马上指导学生书空,最后再安排书写时间,达到巩固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义: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
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掌握。
通过观察图片及各种方式的读,了解故事内容。
通过有感情朗读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种田人的愚蠢,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会写本课4个生字。
五: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小朋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读27课的寓言故事。
板书:寓言
请同学们记住“寓”字。书空“寓”字。
2、简介什么是寓言。(课件出示:寓言指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简单的说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3、补充板书:两则
两则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那寓言两则就是——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要想读懂这两则寓言故事,明白大道理,得先把课文读通顺。
请同学们自读这两则故事,读后,同桌互相指读本课生字及
27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