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案
任课教师:李学琴
一、《旅游学概论》课程简介
旅游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研究旅游及旅游业发展历史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介体(旅游业)和三者的联系及由此产生的旅游活动和与旅游活动有关的最一般的规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比较系统地掌握发展旅游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了解旅游学的发展历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促进旅游业发展与拓宽市场的目标、条件、过程和规律,并找出发展思路和决策。
3、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进一步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及其发展的条件和战略。
2、教学难点:旅游业的性质、特点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旅游产品的经营与销售,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及国家旅游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与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讲授中大量收集相关数据与图片进行教学,辅以相关的社会实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程教学课时安排
本门课为45学时,。计划课堂教学42节(包括课堂讲述,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播放相关录象资料,学生课堂讨论学习等内容),课外查阅资料3学时(包括复习应考)。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旅游的定义和旅游的基本属性;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本章教学重点
1、关于旅游的定义2、关于旅游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一、关于旅游的定义
(一)旅游界关于旅游的不同定义分析
交往定义艾斯特(AIEST)定义目的定义流动定义时间定义相互关系定义生活方式定义
(二)关于旅游的规范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怎样理解关于旅游的定义!
指出旅游活动的5个基本特点:异地性暂时性流动性享受性综合性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1、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并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生活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2、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
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
可以打破地域、种族、性别、年龄、等级的限制
容易使人们抛弃偏见,沟通思想
3、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
秀美的自然风光―――自然美、艺术美
浓郁的民族风情―――生活美
旅游活动的基本属性
旅游活动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第二节旅游学
一、旅游学的涵义与研究对象
(一)涵义
旅游学是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以世界范围作为统一体,研究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一)研究内容
1、旅游活动研究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研究
旅游者行为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旅游业经营管理研究
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2、旅游活动产生的关系研究
3、旅游活动的影响研究
l 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
2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
3 旅游活动的政治影响
4 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
( 二)旅游学的任务
1阐明旅游活动的本质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类型及主要内容
3 研究发展旅游业的各种条件、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4研究旅游活动发展所产生的基本影响
5分析世界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怎样理解旅游的定义?
2、旅游的基本属性是怎样的?
3、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怎样的?
第二章旅游活动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过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原因;认识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认识旅游活动的分类方法;认识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特点;认识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本章教学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特点
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9世纪40年代以前: 古代旅行阶段
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近代旅游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旅游阶段
其整个发展演进过程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人类在古代旅行活动中不断增加游览内容,逐渐发展到近代和现代以游览为目的,以旅行为手段的旅游活动
从少数人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逐渐发展到现代大众性的
《旅游学概论》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