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年级数学案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
教学案例与反思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设计这节课主要是想创设在一个完整情境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穷举、排除等数学方法,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汇报能力及全班交流的能力。
对于整节课的安排,结合教材提供的找飞飞一家三口人共同休息日的内容进行“重组”。首先选取书上的内容做为新授内容,又加入寻找飞飞与姑姑共同去爷爷家的日子为练习。这样,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进行活动、探究,学习兴趣盎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理解条件
课始,教师向学生们出示飞飞、爸爸、妈妈一家三口人的照片,并介绍他们的职业。同时,请学生们猜测飞飞一家三口人想在明年3月份一同去参观儿童村,可具体在3月份的哪一天,没有确定的原因。学生很快就猜测到是因为不知道三口人的共同休息日。于是,我就出示“飞飞每周六日休息,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的信息。并请学生们说说对父母休息日的理解。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地交流。在说道“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时。
学生1:“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就是上1天歇1天,再上1天再歇1天。”
学生2:“我想举个例子,比如说妈妈今天工作,妈妈明天就休息。”
学生3:“妈妈周一工作,周二就不工作。如果每周一、三、五、日工作,那周六就休息,飞飞周六也休息,这就能找出妈妈与飞飞共同的休息日。”
学生4:“妈妈不是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吗?也就是把2天看成一组,2天里1天工作1天休息。”
当说到对爸爸休息日的理解时,学生很快就提出“4天一组,每隔3天后休息1天”的想法。(学生要想顺利地找出3人共同的休息日,就必须深入理解每个条件的含义。此环节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找三人共同休息日是哪一天?
在学生理解了一家三口各自的休息日后,我把“一家三口什么时候才能同去儿童村”的问题推给学生。学生们马上提出:要找三人的共同休息日。那想什么办法才能找到三人的共同休息日呢?只见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商量起办法来。讨论的结果决定是先找爸爸﹑妈妈﹑飞飞各自的休息日,再找三人共同的休息日。(此环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即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找爸爸﹑妈妈﹑飞飞各自的休息日。
在找爸爸﹑妈妈各自的休息日时,一位同学提示要利用3月份的日历去解决问题。同时,还强调了从3月1日开始工作这个重要条件。(学生们寻找资料或条件去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逐步养成的过程,
是提升创造力的前提。)教师不急于让学生找出爸爸妈妈各自的休息日,而是让学生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再选择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去找出爸爸﹑妈妈各自的休息日。
学生1:“妈妈上1天歇1天,那你就看1日上班,2日休息,你就隔1天做一个标记。”
学生2:“所有2的倍数都是妈妈的休息日。”
学生3:“那所有单数都不是妈妈的休息日。”
学生4:“我是用乘法口诀算的。”……教师“这里还有乘法?的问话,沟通了本节课与旧知的联系。在找爸爸的休息日时,学生围绕找3的倍数还是找4的倍数展开了交流。在交流

三年级数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