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品德与生活》新课标解读.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课标(2011版)
解读
白沙县第一小学郑玲玲
第一部分课改十年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面临的问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
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和思想修养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能力为先: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1)穿新鞋走老路,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
2)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没有被更多教师掌握。
第三部分修订原则和重点
(一)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品德与生活“前言”: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主义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
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形成良好的品德好行为习惯,在充满
探究与创新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
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品德与社会“前言”: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初步掌握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供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2011版)课标:
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二)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部分做出更清晰、严谨的表述。
品德与社会(实验稿)课标: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加“爱亲敬长”,提出“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调整、补充、完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强化养成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针对低年级将内容具体化。如:“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2《品德与生活》新课标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hui345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