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
什么是生活相?
答:生活相就是生活的样子,一种生活的方式,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古老的,古老的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它是活的,活态的生活相。它在生活层面表现为生活的习惯和生活的技艺。
文化模式究竟是什么?
答:所谓模式,是一种样式,它概括了某种日常生活的规范和范式。它是活态的,许多民俗在文化层面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模式。这些民俗的样式,一般没有文字规定,往往像风一样流动。
建筑样式?
干栏式房屋(苗,壮族)。傣家竹楼,客家土楼。
生殖,求子符号
维林多夫母神
龙信仰形成的三个阶段
来自物候景观——雷声与闪电
具象龙的产生: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龙的形象从自然景观转向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形象。
综合龙的定型
为什么民俗事不成文法的规矩?
答:民俗事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古到今,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种种不成文的规矩在制约着人们的言行。
民俗的文字描述,在这里仅是对这一存在的客观记录,这种记录,不具有章程,法律的意义。这种文字记录不起任何规范作用,起作用的,还是民俗本身在现实中的展现。所以,民俗不论有无文字
记录,就它实施的实际效应的形态看,仍是一种没明文规定的不成文的规矩。
为什么民俗事程式化的规矩?
答:因为(1)形态动作的行为模式化。
(2)具有相对稳定的套路招式。
(3)具有一定质的规范性。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怎样传承?法定节假日对传承有无好处?
现状:(1)全球化导致传统节日的淡化: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传统节日的淡化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中国传统节日多围绕饮食,娱乐,团聚等功能展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项功能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强大的诱惑力。西方节日的引入。
(2)西方节日对传统节日的冲击: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节日源于岁时节气,祈求自身幸福,以吃喝为主题。西方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宗教,节日习俗以娱乐为主题。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封建社会定型流传下来的,带着中很难融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建设,故而容易淡化。而西方继而互动性强,众人参与性强,符合工业文明的开放性,多元性,参与性等特征。
传承:培养全民的“文化自觉”,大力宣传本土文化。加强对传统节日的立法保护(民族认同感)传统节日的商业化运作。
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就是继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传承中华文明,发展先进文化,这对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传统节
日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积极捍卫我们的传统节日,并为它注入新的内涵,跟随时代和社会的步伐,传统节日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法定节假日:第一,确定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比如,中秋节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中秋月圆象征着家庭和美、社会和顺。
重阳节体现了中国“孝”文化的内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弘扬尊老敬老这一传统美德,将有助于未来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确定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不仅仅是多放了几天假、换了一下休息日期的问题,而是在全民的主流价值观念中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精髓,意义重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是中华民族情感和生活的特殊标志。除夕是丰收和希望的象征,清明是对先辈的
中国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