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对偶句,领会“大同”社会的特征。
“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与”“分”“恶”“鲜”等,养成因声求义的习惯。
。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资料链接——关子四书五经
儒家奉行的“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书经》《礼记》《周易》和《春秋》
听录音后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仁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知识点滴
通假字
。(“与”通“举”,举荐,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
古今异义
故外户而不闭。
古义:门,单扇的门。今义:与“窗”连用,窗户。
词类活动
,不独子其子。(亲、子,名词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知识点滴
词类活动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谋闭,动词用作名词,耍奸邪之谋的行为。)
(盗窃乱贼,动词和形容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施行。 :通“举”。
:培养。 ;guān,老而无妻的人.
: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
:供养。 :憎恶
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私藏。 :发生。
: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用门闩插门。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
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
通“举”
以……为亲
只
以……为子
残疾人
老而无子的人
通“鳏”
职业
女子出嫁
憎恶
兴起
从外面把门合上
造反、害人
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