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诊疗方案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惊悸”“怔忡”等病。西医学中的各种心律失常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一、辨证要点
心悸者首应分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心悸的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他脏腑病变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心。故临床亦应分清心脏与它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
二、治疗原则
心悸应分虚实论治。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均有心神不宁的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合安神宁心或镇心之法。
三、证治分类
1 阴虚火旺证
主症: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酸。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
(1).天王补心丹加减
处方:麦冬15克生地黄18克玉竹15克当归10克
黄连9克栀子1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12克
茯苓12克磁石2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2).中成药
①天王补心丸,每次9克,每日2次。
②安神补心丸,每次15粒,每日3次。
2 心阳不振证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虚弱或沉细。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处方:桂枝15克龙骨20克牡蛎各20克党参18克
熟附子12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2).中成药:心宝丸,每次2--4丸,每日2~3次。
3 水饮凌心证
主症: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
(1).苓桂术甘汤加味
处方:桂枝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生姜9克泽泻15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2).中成药:济生肾气丸,每次6克,每日3次。
4 余毒未清证
主症:外感邪毒后,时有心中悸动,心神不宁,或伴胸闷、胸痛隐隐,食少纳呆,气短乏力,虚烦不眠,苔薄白,脉结代。
治法: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处方:炙甘草12克桂枝15克生晒参20克生地20克
茯神15克炒枣仁30克炮附子20克(先煎)
双花2克蚤休15克麦冬15克生姜9克
阿胶15克(烊化) 大枣12枚(掰开)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心悸诊疗方案(优化方案)
心悸的病人在我科较多,多见于以下病种,如心律失常的病人(频发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多见),或者见于心率过快(>100次/分)或过慢的病人(<60次/分),以及某些病人心电图无异常,仅表现为自我感觉症状异常:如一部分更年期的女性,或情
心悸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