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塞罕坝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共中央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当前,张家口面临着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实现2020年贫困群众一同进入小康社会两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张家口的跨越式发展。
塞罕坝人三代人55 年植绿护绿不止,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终将荒漠变林海。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引领着我们, 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我们将深入学习他们“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忠于职守,努力帮助贫困乡亲们脱贫摘帽奔小康。虽然赤城是国家级贫困县,精准扶贫任务艰巨,但是赤城作为省级园林城市,具有全市最高的森林覆盖率,今年全县还将完成绿化造林28万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在帮扶贫困户时,我们要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同时也要保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走绿色发展之路。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5年来,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号召,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克服了难以忍受的重重困难,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是干部群众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赓续奋斗结出的甜美果实。今天,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而赤城作为矿产资源的县城,走老路,无节制消耗资源,矿产资源已经枯竭,不计代价污染环境,早已难以为继。我们这代人必须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新使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保持“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定力。“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马架子、睡地窨子,顶风冒雪,垦荒植树。”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其艰难的生活环境,塞罕坝林场三代员工不怨天尤人,他们无私奉献、接力传承,在造林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谱写了战天斗地的英雄史诗。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没有矢志不渝的接续传承,就没有塞罕坝的巨变。
脱贫攻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必须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我们要像塞罕坝人那样,咬定脱贫攻坚的目标,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远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一年接着一年抓,一茬接着一茬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并且实现在提出的“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大力弘扬塞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