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业考试新疆地方史考点知识复习解答
考点1 汉朝与乌孙的和亲---西汉前期
1、目的:共同抗击匈奴
2、事件:细君公主嫁乌孙昆猎骄靡:解忧公主嫁乌孙昆莫军须靡。
3、作用:既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政治目的,又促进了彼此经济文化交流。
考点2 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武帝时期
1. 张骞出使西域
(1) 第一次::公元138—公元前126年。
:联合与匈奴有宿仇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历时13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和人民的生活情况。
(2)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进一步联系乌孙,“断匈奴右臂”。
:未实现与乌孙结盟的目的,但乌孙等国派使节随张骞至汉答谢,“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
考点3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西汉时期
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了西域,在乌垒城(今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
为都护,统辖西域诸国,
意义:西域都护府是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从此,西域纳人汉朝的版图,
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考点4 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东汉时期
,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使鄯善、于阗、归附中央。
,公元74年又使疏勒归附东汉。
,东汉政府在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其后,班超一直留在西域,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使西域重新与内地联为一体。
,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汉和帝为褒奖其功绩,封他为“定远侯”。
6. 班超在任期期间,派甘英等人于公元97年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其使团足迹曾抵达波斯湾,使东西方之间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考点5 丝绸之路的拓展
1. 背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建立起来了。
2. 线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西行,经鄯善,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逾葱岭,至大月氏、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北道是自玉门关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康居,或向西南到大月氏、安息。
3. 作用:汉代统一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拓展,不仅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中国先进的技术开始外传,如:冶铁、丝织、漆器等。同时也促进了中外与东西方的政策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西方的珍宝、异兽、音乐、雕塑传入内地。且佛教也经丝路传入,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考点6 汉代西域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1地位:西域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互融合,然后再向四周传播。
2交流:(1)传出:①铁器、漆器、丝绸等;②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技术、造纸术.
(2)传入:①毛织品,以及各种珍奇异兽、珠宝等。②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③两汉之际,佛教传入西域,并由西域进一步传播到内地。
3作用:随着丝绸之路的拓展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成为世界闻名的交汇点。它不仅对新疆独特地域文化
有关新疆地区(地方史)的中考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