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文化的结缘
人们通常说的“酒令”,是民间宴饮活动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早在后汉时期,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就曾撰有《酒令》一书,可惜早已失传。至今尚能查阅到酒令的专著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等。从这些专著中我们可以窥见酒令形式的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如射礼、投壶、筹令、牌令、诗词文字令等。特别是与诗词相关的酒令,更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如同词有词牌,谜有谜格一样,酒令则有令例,违例即是违令。大致的游戏规则是:在宴会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后按令例依次对答诗句、文字或做其它规定的动作,违令者即被罚饮。
有口诗令:从发令者始,依次各背诵古诗一句,三、五、七言皆可,但一定要有口字或口字旁的字。如发令者说:“叶脆晚枝空”或“鱼戏水知春”,皆有口,令成。对答者若说:“秋水共长天一色”或“梅花落出疑残雪”,皆无口则违令,罚饮。
无口诗令:与有口诗令相反,行令之古诗应无口字或口旁。如发令者说:“??城边柳”或“滔滔江上波”,皆无口,令成。对答者若说:“客醉山月静”或“心向白云闲”,因有口,皆违令。诗分真假令:发令者说一诗词佳句,对答者依次辨其内涵真假。如:“门泊东吴万里船”(真船)、“花开十万藕如船”(非船);“葡萄美酒夜光杯”(真酒)、“寒夜客来茶当酒
”(非酒);“经雨不随山鸟散”(真雨)、“休将云雨下山来”(非雨)。
天干诗令:“天干”是中国“干支”纪年的一部分,分为“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席者依次限时背诵古诗一句,句中某字应为“天干”之一,或带有“天干”偏旁,超时、违令者罚饮。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其中甲属“天干”;“一任群芳妒”,任字右边为壬,也属天干。
地支诗令:“地支”是中国“干支”纪年的另一部分。具体分为“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与席者依次限时背诵古诗一句,句中某字应为“地支”之一,或带有“地支”偏旁,超时、违令者罚饮。如:“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句中“酥”、“酒”两字均带“酉”字,属“地支”,而柳带有“卯”字,也属地支。再如“良辰美景奈何天”句,其中“辰”字属“地支”。
五行诗令:“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入席者依次限时背诵古诗一句,句中某字应为“五行”之一或带有“五行”偏旁,超时、违令者罚饮。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句中火属“五行”。“折戟沉沙铁未销”,句中“铁”、“销”两字均为金字旁,皆属“五行”;从广义上说沉沙两字带“三点水”,也属“五行”。
颠倒令:发令者先说由三字组成的反义词一句,然后接一句诗,接对者再把反义词颠倒过来,也再接一句诗。不工、违令者,罚饮。如:“动似静,万顷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送。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
粘头续尾令:又名“连环令”,此令行法颇多,内容限定诗句或成语,发令者先说一句,邻席取其尾字作句首接续。如限定诗经,发令者说:“福履绥之”,邻席依次说“之子于归”、“归宁父母”……,以此类推。尾字若出现“福”字,则有循环的可能。这时发令者要饮酒收令,违令者罚饮后成为令家。如限定成语,发令者说“千辛万苦”,邻席依次可说“苦尽甘来”、“来之不易”……以此类
酒与文化的结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