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逍遥游.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逍遥游
庄子
一、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问题探究:
1、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莫测,画面极其壮美,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 结合文章1节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解析:没有。课文先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又引述所谓《齐谐》的记载,来证明大棚南飞是可信的,再用水与舟的比喻强调体型巨大的鹏鸟必须凭借风,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南行,这就是“有所待”。即便雄伟如鹏鸟,也没能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没有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自由境界。
问题探究:
2、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
解析:蜩与学鸠觉得自己一跃就能飞,能飞多远算多远,是自由自在的,自以为得到逍遥,无所待,它嘲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它不能理解鹏之所以要“扶摇而上九万里”是因为鹏鸟需要足够的风才能托起它的大翼。同时,鲲的体积非常大,只有南冥和北冥这样大的水域才能容下它,因此鹏必须要南飞到南冥。其实,蜩与学鸠也有所待,它要飞也依赖风,只是它的体积小,正如坳堂中的草芥一般,不用多少水就能浮起来。
虽然它们所待各不相同,但本质是一样的。蜩与学鸠自鸣得意就表现了他们的可怜和可笑,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作者下文要表达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问题探究:
3、众人希望和彭祖一样长寿,如何理解作者的“不亦悲夫”?
解析:人只看到了自己的寿命没有彭祖长,而没有看到其实彭祖的寿命相对于冥灵、大椿还是很短的,而即使大椿、冥灵能活多少万年,它们的寿命仍然是有尽的,而不是“无穷”的。所以,庄子认为人们可悲的地方在于不懂得彭祖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一样受到年的牵制。
《逍遥游》主旨
庄子的《逍遥游》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又创造了一个神人形象将其具体化,并且指出了“无为”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
二、庄子的思想
对待名与利: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庄子向监河侯借米的故事: 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
庄子说,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对待名与利:
庄子和好友惠施的故事:梁国宰相之位
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鵷(yuan)雏(一种像凤凰的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飞过一只鴞(xiao)鸟(猫头鹰之类的猛禽)的头上,这只鴞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鴞鸟怕鵷雏抢它的老鼠,便仰头大叫一声。庄子对惠子说,你现在是不是也想对我大叫一声啊?
思考: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而人心为什么又没有真正的自由?就是因为人的一生被许多你在乎的事情所羁绊,所拘束。
我们人人心里都有很多欲望,为了得到而不断奔波,甚至勾心斗角,但是当我们感觉疲倦,会埋怨不公,会嫉妒他人,其实如果我们真的想让自己平息,就应该读读庄子,造成我们内心烦躁的原因:是别人给我们的这么多委曲,还是我们自己看不破名与利这两条船?
对待生与死:人活着的时候,名与利二字最重,但最终名利还可以看得透,但是看透生死就难了。
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说:察其始而本无生,当我真正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原本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天地之间,无非是一股气一股气聚集起来,然后逐渐找到一个形体,由形体孕育出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现在,我妻子顺着这条路回去了,她比我先走,此时此刻,她也许正在一个密室里,踏踏实实地睡觉。她解脱了,我还不高兴吗?想起来,我就忍不住要敲盆唱歌。面对亲人之死,庄子如此坦然欣慰。这种心态,只有那些大智慧者才能做到。
所谓红白(繁衍新的生命和为寿终天年的老人送行),只是生命的两端,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化。如果我们真有庄子这样的心态,我们一定会少了许多牵绊和苦楚。
庄子如何对待自己的死呢?
庄子说:如果你们把我装在棺材里,埋在地底下,有朝一日木朽人烂,我喂的就是地下的那些蚂蚁,蝼蛄,所有地底下的小虫子,干嘛要抢天上飞鸟飞禽口里的食物,去喂地底下的小虫子呢?这就是庄子对自己形体和自己生死的一种看法。
其实庄子从来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不惧怕死的方式,也就是乐生,活得好总比死要强得多。
孔子在回答学生有关生

逍遥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jmy22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