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善念,方得始终
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陈镇元刚从贵州独山归来,督导分校教学事务,风尘仆仆。贵州独山分校由广州本部援助建成,旨在为国家级贫困地区提供高品质教育,并淡化盈利色彩。陈镇元表示:“独山校区具有鲜明的慈善办学特色,希望让条件不好的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
在副校长张银华身后,两群用完午餐后回班的二年级孩子整齐列队走过。不等老师提示,孩子们主动仰起稚气脸蛋并绽开笑颜,齐声高喊:老师好!张银华微笑着挥手应答,“他们都很习惯这样打招呼。我们比较注重小学生的礼貌培养和安全教育,长大了慢慢专注于情商教育、德育和各种观念的形成。”
广大附校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同一校区。无论是初识礼仪的小不点,还是青春期少年,都有礼而规矩;在张银华眼中,“大爱、善念”与“潜移默化的细节”密不可分。
“学校、家长及孩子的努力,缺一不可”
广大附校一贯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校每天下午有近30分钟的体能训练时间。“我们要求所有学生学会游泳,并且至少喜欢一项体育运动、培养至少一种艺术兴趣。”张银华说,“在保证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的同时,开展分组教学实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校设有冬泳队、合唱团、爱心服务,甚至还有学酿葡萄酒的社团。”
谈到“德育是否应该用分数量化”时,他明确表示了“重在潜移默化”的观点。“学校秉承‘至善至简’的教育理念,并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教育实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手抄报、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社会实践活动等是主要采用的形式,但有时会出现历时较长、跨度太大、范围太小等不足。我们意识到需要对德育工作做一些整合及提升。”
德育校本教材的编撰,是学校对德育工作做出的新尝试。集全校教育工作者之力编写、修订与完善近一年的德育校本教材《做最优秀的自己》,目前已到了定稿阶段。张银华捧着手中满是修改痕迹的印刷稿说:“这本教材填补了之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空白,有安全、礼仪、养成教育、励志、学习、感恩、诚信、法制、素质教育、心理健康、奉献等十一个章节,都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着力点。以此为蓝本推广普及,让孩子在潜移默化间成为更完整、更立体的人,而不是带着缺憾成长。”
“品德及习惯的培养,也离不开家长方面的共同努力。”张银华说,“我们感到痛心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学校一名初二男生小强(化名),人极聪明,但自闭而敏感。平时在校表现对同学、老师很冷漠,经常面无表情,对周围人总保持高度警惕心理。上课没精打采,经常趴桌子发呆,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做,成绩糟糕。“班里同学反映他非常不好相处,在班里人缘很差,没人愿意和他玩。老师找他谈心,总是满不在乎。”张银华复述这一案例时,脸上似乎仍挂着当时的焦虑。
为此学校与其父母进行了多次沟通,获知真相:小强读小学时,有一次邻居家小孩来家里玩,把家里新装的窗帘扯坏了;小强父亲不分青红皂白,扇了他一巴掌,之后对这件事也无任何解释与弥补。
自那以后,小强开始变得不愿说话,从来不叫爸爸;而小强父亲在一次醉酒后无意中看到孩子日记,看到“连自己爸爸都不相信我,还打我”“我恨不得杀了他”等话语,又打了孩子一顿。父子从此之后更无交流。糟糕的家庭关系也影响了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
学校首先让班主任与小强谈心,一开始他不领情;多次谈话之后,他的态度渐渐和缓,不再漠视班里的一切;其次,老师让一些优秀
心存善念,方得始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