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塘约道路》读后感:《塘约道路》的“大合”之道.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塘约道路》读后感:《塘约道路》的“大合”之道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对市场经济条下农村怎样发展?方向在哪儿?农村党组织该如何准确定位?笔者认为:《塘约道路》给出了最好的解答。
第一,巩固党在基层的领导地位,必须牢牢抓住政治引领和经济主导这两个支撑点。目前,“支村不合”的现象目前在农村比较普遍,期间不少支部书记就反映,农村对支书、村长谁大的问题认识模糊,有个村甚至还出现这样的怪事儿:村长一上任,就在自己办公桌上立了块牌子,写着“本村第一行政长官”。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了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而在广大农村,我们恰恰忽略了党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和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在越来越活跃的农村经济活动中,村长作为法人代表,其在村务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凸现,在农村群众心目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反观支部书记的地位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基层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光抓政治引领不抓经济主导,实现党对基层工作的绝对领导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塘约道路》这本书中,建立农村合作社的实践经验,为农村党组织重新占据农村经济主导地位提供了平台和契机。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一系列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都离不开经济发展这个基础,广大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担当历史重任,整合资源、团结人心、统筹各方,带领群众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是对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实实在在的考验。可能发展的道路有千万条、面临的困难有千万种,但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共富的重任,我们广大农村党组织必须当仁不让“一肩挑”。
第二,农村基层民主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村民共治”理念是对“村民自治”的发展和演进。《塘约道理》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农村通过土地集约经营实现强村富民的成功典范,更涉及了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特别的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并从实践与理论两个维度,深刻探讨了这几大建设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些探讨,书中围绕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与走向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意见和理念,我感觉这是《塘约道路》最“闪光”、最“宝贵”的东西。其中,“村民共治”这个理念的提出,给我的启发最大。自1998年11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我们讲得最多的是“村民自治”,让不少农村老百姓尤其是村委会干部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跳脱”党的领导的错误认识,一些村委会干部,甚至扬言“我是老百姓选出来的,党委管不着”,而在现实工作中,也确实存在对一些不合格村委干部处理难的问题,这是当前农村治理和发展的一大“顽疾”。书中提到塘约村的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创业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酒席理事会六大机构,在党总支的领导下,一把手都必须是党总支委员,就从领导机制和组织架构上确立了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实现党对基层一切工作的统领。坚持“三会一”等组织生活制度,既是政治生活的必需,更是增强党组织向心力、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地位的有力武器,书中也特别强调了塘约村雷打不动坚持“三会一”制度;书中还强调了村规民约的重要性,像“红九条”“黑名单”等等,在党组织主导下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和要求转化为农民群众自觉行为规范的生动实践,这就是教育农民,教化农民,也是“赢得人心、凝聚人心”的“最大的政治”。
第三,实现农村健康发展、长治

《塘约道路》读后感:《塘约道路》的“大合”之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kjafow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8-08-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