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化概述
一般而言,“化”是指一种趋势,一种进程,也可以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包括技术、观念、文化和自然气候等)引起的持续的改造状态。这里我们先从工业化的角度来认识它。工业化是指相对农业来说,出现的以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占一个国家的主导地位的过程。通常是指以机器大生产的应用过程为主要特征。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权威的定义,指出工业化乃是机器大工业诞生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是: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率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了。这样看来,信息化也应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而且最先导致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
由此,我们给信息化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改造和进化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人们对于信息化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加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扩散与渗透),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以及信息活动在社会发展中规模的扩大与作用的增强等方向的信息化;从不同的层次看,包括社会、经济、产业、企业、产品(或服务),科研、教育、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或社会服务,城市、农村,政府、社区、家庭,国防与军事,以及全球、区域(集团)、国家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化。
图中国信息化基础结构
不管人们对信息化的表述有何不同,有一点是肯定的:信息化必须包括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以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点应该成为信息化的核心点。因为,首先只有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来改变人工操作的传统方式,才有可能谈得上信息、知识的高效率生产与利用;其次只有信息、知识的高效率生产与利用,才谈得上社会的不断发展。
简单的说,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加速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如今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电子商务的产生,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又增加了新的内涵:企业信息化大大拓宽了企业活动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企业信息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施敏捷制造和集成制造;在空间上,企业信息化以虚拟形态将全球聚合在一起。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产品信息化
产品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产品所含各类信息、知识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二是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产品信息化要使用好两个技术,一是应用数字技术,增加传统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以往的模拟手机同现在的数字手机在保密性和性能方面无法同日而语,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增值产生了数倍的影响;二是应用网络技术,其对产品的质量改变不大,最大的差别在于通过服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比如,网络冰箱
第七章 电子商务信息流运作管理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