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借道京津冀“盛会”
2017-06-15 走向世界杂志
近两年的德州,重大活动频繁上演,海内外嘉宾云集。中国?德州第六届资本交易大会、首届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中国山东第九届海洽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先后成功举办,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德州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这一重大主题。在这一场场京津冀“盛会”中,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身影频现。面对协同发展机遇,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借机而为?
引资的“借势”之道
一个区域的跨越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本作为支撑。作为德州服务企业的综合金融平台,资本交易大会已经成为拉动全社会投资的重要引擎,也叫响了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金字招牌。
自2011年起,德州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资本交易大会,自第四届起,大会成功晋级“国字号”。曾多次参会的山东省金融办主任李永健评价说,德州资本交易大会已经成为德州的一张名片。中共德州市委书记陈勇也深有感触,“资本交易大会是德州对外开放的特色品牌。”
这样的表述是有依据的。据不完全统计,前五届德州资本交易大会共签约项目1028个,累计到位资金近千亿元。通过资本交易大会这一纽带,有570家国内外投资机构与德州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200多家机构到德州开展业务,60多家机构在德州设立了分支机构。
从融入首都经济圈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多届德州资本交易大会的主题始终围绕京津冀做文章。特别是去年召开的第六届资本交易大会,更是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金融创新展开,实现了与北京金融局、天津金融局、首都金融服务商会等京津冀金融领域的首次对接。
在这场融入京津冀的“盛宴”中,30个政府融资项目、PPP项目和企业重大融资项目集中签约。其中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基金项目、宝雅新能源汽车融资项目2个项目参加签约,总投资40亿元。开发区签约项目虽居少数,但却是协同发展的重点。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德州市出台专门的产业培植政策,扶持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已有宝雅、凯旺、奇瑞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近20家,与新能源汽车关联企业达42家,总产值80亿元,德州正逐步由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城”向“产业城”蜕变。
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便是开发区“借势”而为的一个领域。2015年底,德州市人民政府、北汽集团和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年产4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开发区,目标定位是打造全球最大的小型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山东凯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
“HPT――高效电驱动动力系统”,能使电机运行转速最高达到6000转,是国内唯一掌握这种核心技术的企业。日前,公司还取得了工信部认证的新能源专用车生产资质,与东风汽车合作开发的第一款新能源专用车已经成功下线。
多年来,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正在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而这仅仅是开发区借助资本交易大会发展产业的一个开始。
引技的“借力”之道
乘坐高铁来德州,用了一个多小时;谈成3个项目合作意向,用了不到3个小时。参加中国?德州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的北京启赋创业投资中心高级投资经理张兵很感慨,“德州属于北京一小时交通圈,因此,德州举办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当之?o愧。”
“企业有技术需求,但找不到重量级的科研团队;科研
【独家策划】借道京津冀“盛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