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
● 概述
● 结构布置方法
● 截面尺寸估算
● 计算简图的确定
● 荷载计算
● 内力计算
● 内力组合
● 侧移验算
●
1~2层
3~10层
10层或28m
房屋按高度和层数分类
低层
多层
高层
● 概述
为适应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形势并与国际诸多国家的界定相适应,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建筑为高层建筑结构。考虑到有些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层数虽未达到10层,但其房屋高度较高,所以同时规定高度超过28 m的民用建筑也为高层建筑结构,并把高度为常规高度的高层建筑称为A级高层建筑(最大适用高度见表3-1),把高度超过A级高度限值的高层建筑称为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最大适用高度见表3-2)。
当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及筒体结构超过A级建筑高度时,应按B级高度高层建筑考虑。B级高层建筑的各种体系适用高度见表3-2。
● 概述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9度
框架
70
60
55
45
25
框架-剪力墙
140
130
120
100
50
剪力墙
全部落地剪力墙
150
140
120
100
60
部分框支剪力墙
130
120
100
80
不宜采用
筒体
框架-核心筒
160
150
130
100
70
筒中筒
200
180
150
120
80
板柱-剪力墙
70
40
35
30
不宜采用
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框架-剪力墙
170
160
140
120
剪力墙
全部落地剪力墙
180
170
150
130
部分框支剪力墙
150
140
120
100
筒体
框架-核心筒
220
210
180
140
筒中筒
300
280
230
170
表4-2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高度与层数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要指标,随着我国的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工程界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积累的工程经验及科研成果的逐步增多而发生变化。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1991规定8层及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为多高层建筑结构的适用界限,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调整为10层及以上为多高层超结构的适用界限。
● 结构体系的分类
-剪力墙结构体系
3. 筒体结构体系
● 概述
● 结构体系的分类
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还有筒体结构(包括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以及其他复杂高层结构形式,如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多塔结构形式,另外还有型钢—混凝土构件组合的混合结构形式等。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结构体系作一些阐述。
框架结构体系由框架梁、柱、板等主要构件组成()。
按照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和双向布置三种框架结构形式()。
横向框架布置形式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常用的一种框架布置形式。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内力分析主要是采用手算方式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只能进行简单的平面框架内力分析,所以房屋建筑往往布置为横向框架、纵向联系梁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横向框架承担竖向荷载和平行于房屋横向的水平荷载。纵向框架布置形式也是一种平面框架类型,其特点是纵向框架承担竖向荷载和沿纵向水平荷载作用,而横向通过联系梁将竖向荷载传递到框架柱,同时联系梁与框架立柱形成横向框架并承担沿横向的水平力作用。在有抗震要求的房屋设计中,要求框架必须纵横向布置,形成双向框架结构形式,以抵抗水平荷载及地震作用,双向框架作用结构布置形式具有较强的空间整体性,可以承受各个方向的侧向力,与纵、横向布置的单向框架比较,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多层框架示意图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延性较好,但横向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比较适用于大空间的多层及层数较少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变形特征为剪切型((b)所示)。
(a)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