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
——我就是这样对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
攸县渌田镇中学谭仁林中学一级教师中学教科室主任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在对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的实践中,我曾经对如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点心得。我采用讲故事、放录音、浅催眠、授方法等办法帮助过学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快提高,受到学生的敬意。现写出来与同行们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思维定式创新思维
【正文】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初中,这所学校的学生有800个,而其中有500个属于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深感责任重大,于是要求我利用学生晚间自习时间,给于留守学生心理辅导并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促使他们学习进步,开心、快乐健康成长。在教学及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常常发现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之所以在学习、工作中分出伯仲,原因就在于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的不同。为帮助留守学生尽快提高自信心,挖掘其思维潜能、创造潜能、精神潜能……解决各类疑难问题,使他们学习、工作、生活更加轻松,更富成效,我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性的做法,也许不是很科学,但确实为学生喜欢而有效。
一、讲故事,让留守学生知“道”而开悟
思维定式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头脑所习惯使用的一系列工具和程序的总和。一般来说,思维定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他的形式化结构;二是它的强大惯性。思维定式是一种纯“形式化”的东西,就是说,它是空洞无物的模型。只有当被思考的对象填充进来以后,只有当实际的思维过程发生以后,才会显示出思维定式的存在,没有现实的思维过程,也就无所谓思维定式。思维定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它具有无比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定式的建立;二是旧定式的消亡。有时,人的某种思维定式的建立要经过长期的过程,而一旦建立之后;它就能够“不假思索”地支配人们的思维过程、心理态度乃至实践行为,具有很强的稳固性甚至顽固性。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式,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式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思维定式使人们的思维模式被不知不觉地禁锢着,学习、工作变得机械而麻木,无意识里养成一种惰性,缺乏一种创新思维的意识,因而,学习、工作也变得停滞不前。定式对解决问题也有妨碍作用。例如:阿西莫夫是俄国血统的美国人,一生中撰写了400部书,算得上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科普作家之一。在《智力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中,他讲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他说,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做出拳头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阿
定向思维文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