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
绪论
1、研究对象与内容:
1. 解剖学(anatomy):研究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学科——关于结构的科学——静态
2.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机体及各部分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的学科——关于功能的科学——动态过程
2、研究方法:
(1)急性实验法
①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②活体解剖实验法
优点: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简单,影响因素小,能快速得到结果。
缺点:在麻醉条件下进行,与正常生理情况下有所差别,实验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慢性实验法
在保持比较自然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研究生物体复杂的生理活动、器官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机体的生理活动如何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优点:实验结果在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状态下获得,可分析整体动物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缺点:应用范围受限制。
(3)发育的异常
巨人症(gigantism)
垂体性侏儒症(pituitary dwarfism)
呆小症
“阉人”征(eunuochism)
一、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1、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蛋白质
1. 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的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
4. 酶:特殊的蛋白质,催化生物化学反应(高效、特异、受调控)。
(二)糖类
1.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丰富、分布最广泛的有机物。
4. 与其他类型的物质相结合,如糖蛋白。
(三)脂类
1. 一般不溶于水,分为脂肪和类脂;
3. 类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糖脂等,功能:细胞膜的最重要的成分。
(四)核酸
1. 核糖核酸(RNA):碱基、核糖、磷酸,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中介物质(mRNA、tRNA、rRNA);
2. 脱氧核糖核酸(DN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功能:遗传物质的贮存和携带者;
3. 核苷=碱基+糖苷键+核糖;
核苷酸=核苷+磷酸二酯键+磷酸
4. 核苷酸根据碱基的不同分为5类:腺嘌呤核苷酸(A)鸟嘌呤核苷酸(G)胞嘧啶核苷酸(C)尿嘧啶核苷酸(U)胸腺嘧啶(T), 尿嘧啶核苷酸只出现在RNA分子中,胸腺嘧啶只出现在DNA分子中。
二、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包括3个部分:人体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
2、骨的构造、化学成分、生长和发育、影响因素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骨膜:一层纤维性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对骨的营养、生长及损伤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红骨髓分布于全身骨松质内,造血功能;
黄骨髓 6岁,脂肪组织代替红骨髓,无造血功能,某些病理情况下可恢复。
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骨胶原纤维,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脆性和坚硬
关节的基本结构,直接/间接连结
直接连结:由相邻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连结,活动幅度小或不能活动。
间接连结:即关节(articulation),由相邻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活动幅度大。
4、骨骼名称,表,206块
6、P43表,熟悉
三、神经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
由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丘脑感觉接替核→大脑皮层
特点:点对点的投射,产生特定的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投射系统
由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