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引领人生
——大学生素质修养导论
王荣发著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从当代国际环境、科技发展、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和人生课题出发,构建了大学生探索人生的思维坐标、素质坐标、价值坐标和路向坐标,对大学生的素质修养与人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作了立体而又全面的探析,对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营造人生意境;进行性格塑造,优化人生个性;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人生品格;培养爱国情怀,担当人生责任;努力学会学习,促进人生发展;确立理想目标,追求人生价值;锤炼职业素质,奠定成功基础等方面作了充分阐述和具体指导。全书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对大学生加强素质培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生发展具有启迪、指导和实践意义。
目录
第一章大学生活:人生成长新阶段
第一节理解大学
第二节人生思考的坐标
第三节用核心价值引领素质提升
第四节开创人生新境界
第二章面对挑战:人生素质的启示
第一节国际风云与政治信念
第二节科技发展与智能结构
第三节市场经济与成才模式
第四节大学阶段的人生课题
第三章心理健康:人生意境的营造
第一节意境:人生的心理体验
第二节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第四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有效途径
第四章性格塑造:人生个性的培养(一)
第一节性格的构成
第二节性格的成因
第三节性格的难移与可移
第四节性格塑造的人生意义
第五章性格塑造:人生个性的培养(二)
第一节性格优化的途径
第二节性格异常的矫治
第三节良好性格的培养
第六章道德修养:人生品格的铸造(一)
第一节品格:素质、形象与评价
第二节行为自律与道德意识
第三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七章道德修养:人生品格的铸造(二)
第一节传统美德与公民道德
第二节大学生活的道德准则
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与集体主义
第八章爱国情怀:人生责任的担当
第一节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
第二节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振兴
第四节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第九章学会学习:人生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学习,一种生存发展方式
第二节树立新的学习观念
第三节大学学习的方法论原则
第四节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第十章理想目标:人生价值的追求
第一节目标,人生的价值尺度
第二节大学生目标选择透视
第三节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
第四节循序渐进,追求成功
第十一章职业素质:人生成功的基石
第一节职业及其意义
第二节理想职业与职业理想
第三节职业化与职业素质
第四节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的凝炼
第十二章超越大学:人生进程的路向
第一节走向社会
第二节走向未来
第三节走向现代化
阅读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第十一章职业素质:人生成功的基石
职业生活同家庭生活和公共生活一起,构成了人类复杂的社会生活。如果说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种族延续的社会组织形式,那么,职业生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以发展的社会组织形式,职业活动就是人类实现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生产的基本实践形式。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还是作为一种基本实践形式,职业生活都涉及到每一个社会存在的个体,涉及到作为个体存在的每一个人。职业与人的一生密切联系着,是人安生立命之所在。在人的一生中,职业生活是人生的主体部分,是人生旅途中最关键、最辉煌的阶段。所谓“成功人生”,其实质通常就是职业生涯的成功,而这种成功常常又取决于人们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崇高的职业精神。因此,认识理解职业,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素质,锤炼职业精神,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课题。
第一节职业及其意义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许多职业消失的同时,又有许多新的职业在产生。如何准确把握职业发展的趋势、理解职业对于人生的意义及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促进自我职业化、寻找合适职业的前提。
一、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相一致的,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在原始社会,水平低下的生产力还不足以使人们形成专门的职业,虽然由男子出外去作战、打猎、捕渔,由妇女采集果实、从事原始农业、管理家务、制作食物与衣着,但那只是按照性别、年龄进行的自然分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根本谈不上人类社会职业的存在。只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从农业分离出来的手工业,出现了专门经营交换的商业,开始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立和对应,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得不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职责,从事专门的业务,并以此而区分于其他人的时候,才形成了职业。
因此,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分工是职业划分的基础和依据。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职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
素质引领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