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华西村后感
大名鼎鼎的江苏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40多年来,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之下,华西人努力发扬乐“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把从前的那个贫穷小村落建设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目前,村民家家住4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到1000万的资产,有1到3辆小汽车。“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华西虽然富了,但他们坚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2001年6月份以来,通过“一分五统”的新颖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目前,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稳定和谐。今后五年内,,搬迁村民2700户,在“山北”建设一个“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这样,既可以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别墅‘修修补补’)”的方式,节约土地2500亩,又能建成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华西村党委经常告诫全体干部,要做一名好村官,必须努力做到三条:一是要确立长期行为,要有长期为村民服务的精神。把农村搞好,保持农村稳定,没有一个坚定不移地真心愿为村民服务的班子是不行的;二是要听老百姓的意见。只要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也会听你的话,与老百姓真情沟通,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业;三是要经常自找不足。一个村支书要用两条标准来对照,一条是组织要求你做的,另一条是老百姓要求你做的,你有没有做到?就算做到了,那是应该做的,并不是你本事有多大,反过来,查找自己的不足,克服不足,这样的党支书才代表了党的先进性
经过这次对华西村的短暂考察,大家感受不少,热议不少,而华西村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村”,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发展是硬道理。华西村从原生态的普通农村到“中国第一村”再到“天下第一村”,与他们把握党的改革开放的大气候,结合实际,唱响“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这首经济发展主题曲,令到经济实力急剧增强关系极大。我市农村经济虽然也不断增加,但微不足道,更应该谋求新的发展,不思进取,是市场经济的拌脚石,我们更应该深刻地解读“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谛。没有经济大发展,就没有农村面貌的大变化,没有经济大发展,一切都是一句空话。千方百计把我市经济搞上去是第一要务。
二、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新楼房的误区。华西村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仅是集中搞新楼房建设那么简单。中国农村的情况很复杂,照搬照学华西村那样建设新农村那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但是,从实际出发,借鉴一些华西村的经验和做法是必要的:首先,要做好规划。比如解决好村庄农户各自为政,一个门口向东,另一个门口向西,杂乱无章的难堪;又如没有考虑交通畅顺,给进出行走带来诸多不便;又如环境绿化、美化等,都可以预先作好规划。按照规划去建设楼房化的村庄,那将是新农村的另一番风彩。再次,有条件的地方,应建设村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以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
三、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据介绍,大凡到华西村
参观华西村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