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doc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一、理念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尝试与研究,力求让学生从身旁熟悉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收到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例研究
注重生活体验,使教学目标生活化。
: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比较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对大数进行感受。如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计算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计算器使用方法,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使学生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学困生“吃得着”,优秀生“吃得饱”。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以教材依据,还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依据。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要求后,再按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制定出学生跳起来够得着为准的教学目标。所谓生活化是指我们的教学应确立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使教学目标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否则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现实生活,只能产生宽泛和拔高的目标,自然不会有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
(一)学生课前调查,从实际生活中引入
课前调查问题:P103试着做做1题,P87本章引言问题。
师:请同学们说说课前调查的结果。
生:,可以计算出这些书摞起来的高度约是9000米,相当于一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它还高一点儿。,比珠穆朗玛峰高很多。
师:相当于几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之和?
生(马上用计算器计算):比64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之和还要高。
(二)再现生活,在生活情景中体会
生合作交流P103 试着做做3题时,师巡视时发现两小片段。
生1:一年大约有多少天上学?生2:200天吧,你看我们寒假放5周,暑假5周,五一和十一两周。这样一年52个星期就剩下40周了,再去掉周六周日两天休息。就大概剩200天了。
生1:你真厉害,知道得这么清楚。生2:我们都念七年级了,差不多总是这样,只不过你没注意罢了。
(三)一起探究,到现实生活中拓展
P103一起探究问题,学生探索交流后汇报结果。
生:我们按一年365天,一天8小时工作日计算,小华大约需10年才能打完这些数字。把所有数字打印在16开的纸上,。若按一张纸一页算,。
生:我们组也是这样算的。小华大约需10年才能打完这些数字。。但我们是按一张纸两页算,。
(四)知识迁移,于生活实践中应用
师提问:P104页练习。学生交流讨论。
课后我们数学组的部分成员共同坐到一起来分析这堂课,我对这堂课的感觉是:虽然设计得完整,但效果似乎不是很明显。同组的教师认为学生活动量虽不小,但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同,有的学生活动进行不彻底,只能解决前部分问题,后部分问题生只能观望其他同学。而且全是教师巡视引导学生,
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