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文摘》
1、变天前日好钓鱼
变天,无非是“冷转热”、“热转冷”、“晴转阴”、“阴转晴”、“寒潮到来”等的天气突然变化。这种天气的突然变化势必会影响到气温、气压、水温、溶氧、光照、风力、风向的变化,这些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鱼可以敏感的感知。鱼类为了生存和体能的需要,会在变天前作紧急的能量储备,疯狂掠食。故在变天前一天垂钓大多能有较好的收获。
2、酒只能诱鱼,不能钓鱼
用酒诱鱼是钓友常用的方法。当酒的分子在水中扩散时,鲫鲤都会把它当作食物出现的信号而向其游去。但试验证明,酒只对它们的嗅觉构成刺激,产生兴奋反应,而对味觉产生抑制反应,即排斥酒分子,因而拒食游开。在垂钓时用酒米撒窝可以诱鱼,但钓饵不能使用含乙醇的食物。即酒可诱鱼,不能做钓饵。
3、氨基酸对鲫鲤具强烈的诱食效果
鲫鲤为什么对氨基酸特感兴趣?蛋白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人类和动物都离不开它。而鱼类吸收蛋白质首选的是低分子量、分子链短且直的、不具或少具挥发性的氨基酸。它是鱼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而且极易吸收。鲫鲤喜食这类低分子物质(氨基酸),符合鱼类摄食行为原则:以最低的能量消或耗,获取最多的能量收益。
4、豆饼、玉米、麦麸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我们传统的鱼饵料多用豆饼、玉米、麦麸、蚕豆、酒糟、血粉、蜂蜜等配料中都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饵料入水后,这些物质分子就会释放和扩散,而被鱼的嗅觉器官发现,进而趋近、摄取。
5、氨基酸的活性
氨基酸不论是人工晶体或隐藏在饵料中,它具有一种特性:当温度升髙时,其活性会明显增强;而温度过高(高温)时,不但失去活性还会分解。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常将饵料炒一下或蒸一下,增加诱鱼的活性。注意!要文火加工,切忌温度过高。
6、鱼类对食物的感受过程
鲫鲤对食物的感受器官是嗅觉和味觉。嗅觉是远距离侦察器,味觉是近距离的分析器。
鱼类的嗅觉负责寻找食物。它通过灵敏的嗅觉发现食物,然后沿食物分子扩散的浓度分布梯度游向食物源。
鲫鲤的味觉器官负责对食物分析和判定。鱼类的味觉是人类的几百倍(如食塩)甚至数千倍(如果糖)。它不但能够进行“化学分析”,分辨出食物的好坏、浓淡和化学成分,并且还可进行“物理分析”,对食物的大小、软硬、作出判断以决定取舍。
7、鱼类选择性摄食的特性
鱼类摄食具选择性,其特点是:低分子量、不具挥发性、含氨物质、低耗能、高收益。如:用葡萄糖和蔗糖实验比较,鲫鲤只食葡萄糖,因葡萄糖为单糖,低分子,而蔗糖为双糖,鱼食后进入消化道后,需先将其转化为单糖(葡萄糖)才能被吸收,从而多消耗了自身能量,收益低,不符合其摄食原则。
只有具溶解性物质鱼才能嗅得到,而具挥发性物质鱼是嗅不到的。物质溶入水并扩散后,随水进入鱼的鼻囊才能被鱼嗅到,而挥发进入空气鱼是无法嗅到的。
8、藻类物质的诱鱼性能
氨基酸属“营养型”诱食剂,而藻类属“激素型”诱食剂。藻类物质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合物—“二甲基-β-丙酸噻啶”,具强诱食性,起促餓作用,加速鱼的生长速度,并可以大大提高鱼类的耐缺氧能カ。故而具强诱食性能。
9、台钓调漂一法(中国钓鱼介绍)
按以下步骤进行
钓鱼文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