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斑性狼疮.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药物有报告在1193例SLE中,发病与药物有关者占3~12%。药物致病可分成二类,第一类是诱发SLE症状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保太松、金制剂等,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使潜在的SLE患者发生特发性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因钠、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它们的致病机理不太清楚,如氯丙嗪有人认为与双链DNA缓慢结合,而在UVA照射下与变性DNA迅速结合,临床上皮肤曝晒日光后能使双链 DNA变性,容易与氯丙嗪结合产生抗原性物质;又如肼苯哒嗪与可溶性核蛋白结合,在体内能增强自身组织成份的免疫原性。这类药物性狼疮样综合征在停药后症状能自行消退或残留少数症状不退。HLA分型示DR4阳性率显著增高,被认作为药源性SLE遗传素质。药物引起的狼疮样综合征与特发性红斑性狼疮的区别为:①临床表现少,累及肾、皮肤和神经系统少;②发病年龄较大;③病程较短和轻;④血中补体不减少;⑤血清单链DNA抗体阳性。
    三、感染有人认为SLE的发病与某些病毒(特别慢病毒)感染有关。从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都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同时患者血清对病毒的抗体滴度增高,尤其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I、Ⅱ型,EB病毒、风疹病毒和粘病毒等,另外患者血清内有dsRNA、ds—DNA和RNA—DNA抗体存在,前者通常只有在具有病毒感染的组织中才能找到,电镜下观察这些包涵体样物质呈小管网状结构,20—25um直径,成簇分布,但在皮肌炎、硬皮病、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中亦可见到,曾企图从有包涵体样物质的组织分离病毒未获成功。故这些物质的病毒有待证实。近有人提出SLE的发病与C型RNA病毒有密切关系。%增高,属a型,含酸稳定和酸不稳定两种,干扰素的浓度与病情活动相平行。已知a型干扰素是白细胞受病毒,多核苷酸或细菌脂多醣等刺激后产生的,此是否间接提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亦有人认为LE的发病与结核或链球菌感染有关。
    四、物理因素紫外线能诱发皮损或使原有皮损加剧,少数病例且可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病变,约1/3SLE患者对日光过敏,Epstein用紫外线照射皮肤型LE患者,约半数病例出现临床和组织学上典型皮损。两个月后皮肤荧光带试验阳性,如先前服阿的平能预防发生皮损。正常人皮肤的双链DNA不具有免疫原性,经紫外线照射发生二聚化后,即DNA解聚的胸腺嘧啶二聚体转变成较强的免疫原性分子,LE患者证实有修复二聚化DNA的缺陷。亦有人认为紫外线先使皮肤细胞受伤害,抗核因子得以进入细胞内,与胞核发生作用,产生皮肤损害。寒冷,强烈电光照
射亦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有些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曝晒后可演变为系统型,由慢性型演变成急性型。
    五、内分泌因素鉴于本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多在生育期发病,故认为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通过给动物做阉割,雌NZB小鼠的病情缓解,雄鼠则加剧,这些亦支持雌激素在本病发生中起作用,于无性腺活动期间即15岁以下及50岁以后发生本病的显著减少,此外口服避孕药可诱发狼疮样综合征亦都支持上述观点,有作者对20例男性SLE测定性激素水平发现50%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增高(对照组5%增高,65%患者睾酮降低(对照组10%降低),雌二醇/睾酮比值较健康对照组高,亦支持以上论点。
    六、其他精神紧张和创伤等临床上都可诱发或加剧本病。
    总之,一个具有LE遗传素质的人,在上述各种诱因的作用下,使机体的免疫稳定机能紊乱,当遗传因素强时,弱的外界刺激即可引起发病。反之,在遗传因素弱时,其发病需要强烈的外界刺激。机体的免疫稳定紊乱导致免疫系统的调节缺馅,发生抑制性T细胞丧失,不仅在数量上,且功能亦减低,使其不能调节有潜能产生自身抗体的B淋巴细胞,从而使大量自身抗体形成,释放并致病。
    有人在狼疮鼠中发现早期有B细胞的过度活跃,但没有见到调节T细胞的缺陷,提出产生自身抗体的B淋巴细胞株,逃脱了T细胞的控制调节,即在T淋巴细胞调节功能正常时,亦能产生自身抗体,亦即所谓SLE的B细胞逃脱理论。有人认为是由于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过强,引起免疫调节障碍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亦有人提出可能是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的活力过度,通过产生某种因子刺激辅助性T细胞,或直接刺激 B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提出“禁株学说”的人认为机体免疫稳定的紊乱,导致T、B细胞比例失调或B辅助/诱导细胞与T抑制/细胞毒性细胞比例失调,结果禁株淋巴细胞失去控制,过度增殖引起自身免疫病变。
    关于自身抗原形成的机理可由于①组织经药物、病毒或细菌、紫外线等作用后

红斑性狼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8jmni97
  • 文件大小85 KB
  • 时间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