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业和如何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为什么创业精神有利于经济发展?
●政府如何鼓励创业并由此促进经济发展?
什么是创业精神
什么是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其含义一直在不断演化。很多人仅把它等同于创办个人工商企业。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创业精神的含义要广泛得多。
对某些经济学家来说,创业者(entrepreneur)是指在有赢利机会的情况下自愿承担风险创业的人。另一些经济学家则强调,创业者是一个推销自己新产品的创新者。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创业者是那种将有市场需求却尚无供应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出来的人。
20世纪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1883-1950)专门研究了创业者创新和求进步的积极性所导致的动荡和变化。熊彼特将创业精神看作是一股"创造性的破坏"力量。创业者采用的"新组合"使旧产业遭到淘汰。原有的经营方式被新的、更好的方式所摧毁。
管理学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将这一理念更推进了一步,称创业者是主动寻求变化、对变化作出反应并将变化视为机会的人。只要看一看传播手段所经历的变化──从打字机到个人电脑到互联网,这一点便一目了然。
今天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创业精神是在各类社会中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必要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小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和减少贫困的主要动力。因此,政府对创业的支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策略。诚如经合组织商务产业咨询委员会(Business and Industry mittee to 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3年所指出:"培育创业精神的政策是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政府官员可以采用优惠措施,鼓励人们不畏风险创建新企业。这类措施包括实施保护产权的法律和鼓励竞争性的市场机制。
社会群体文化也与创业精神相关。创业精神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所能得到的回报。看重社会地位和专业经验的文化可能不利于创业,而推崇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文化或政策则很可能鼓励创业精神。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对此似乎并没有一定之规。成功的创业者中有不同年龄、收入、性别和种族的人。他们的学历和资历也不相同。但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成功创业者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其中包括善于创新、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灵活变通、擅长领导、富有热情、自信和"精明"。
创新能力是推动产生新型产品、服务或经营模式的灵感。它促进革新和进步。它意味着一个不断学习、善于提问并跳出陈规思考问题的过程。
专心致志体现于创业者的勤奋工作,每天工作时间可长达12小时以上,甚至一周工作七天,特别是在最初的创业阶段。规划和创意必须伴随勤奋努力才能见成效。专心致志才能使梦想成真。
锲而不舍是一定要取得成功的极其强烈的愿望。它包括韧性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它使创业者在九次碰壁之后仍要做第十次努力。对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而言,金钱不是动力。成功才是动力,金钱只是回报。
灵活变通是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它意味着既执着于理想,又顾及市场现实。例如,有这样一位创业
为什么创业和如何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