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周转房可持续性探讨(精).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校周转房可持续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所谓高校周转公寓指的是学校公有住房,主要用于教职工临时租住,它与公共租赁房、廉租房是同类,在本质上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又有短期性特性。[9、11]周转用房按用途大致可分为:(1)引进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及每年新增年轻教师的过渡用房;(2)特聘教授的临时住房;(3)短期来校讲学、合作研究专家的临时住房;(4)博士后流动人员的临时住房。本文将对第一类房的管理进行分析。[8]
一、高校周转公寓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国家住房政策改革已从1999年起开始实行,到现在已过去十五个年头,从过去的完全福利分房已过渡到货币化补偿。职工由依靠单位到自己走向市场解决安居问题。
(二)随着近些年房价大幅度的上涨,青年教师的购房压力越来越大。[3]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就曾表示很担忧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现在买不起房的不仅仅是低收入家庭,现在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与房价的差距太大,根本买不起房。”担忧这样下去会使青年人才流失。关于房价是否合理和能否被承受,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房价收入比”,它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北京为例:2013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5000元,四环以内房价平均值为每平米35000元。一套四环以内普通两居室新房80平米,价格约为280万元;假设夫妇两个人都工作,。这样房价收入比约为18,偏离了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标准为4到6之间)。由此可见北京房价高于正常可接受的范围很多。
(三)随着国家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各校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补充教师队伍。然而,由于新引进人员没能赶上福利分房,货币化补贴没有落实或落实时已经错过了购房的好时机,他们没有财力自己解决住房,并且他们适逢婚龄,急需解决住房问题。[4]还有特色的中国文化,相当多的博硕士毕业的青年教师都是来自农村。当年全家人集中财力供一个才子出来念书的情况不在少数,他们到了工作岗位后,除要偿还当年欠下的债外,还要负担父母的生活费和医药费。
(四)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除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外,还要结合高校的特点,充分考虑特殊岗位的需要。例如,学生辅导员和部分从事学生思想工作及随时准备处理校内突发事件的工作人员。[6]
二、高校设立周转公寓制度的房屋来源
(一)在2000年前,把学校房产出售给职工时,各高校就按国务院规定保留了足够的公有住房供最低收入家庭廉价租赁;校园内不能分割及封闭管理的住房和教师公寓等周转用房均未出售;国家教委当年也规定了学校在出售公有住房时要保留一般不低于学校规划住房总量的 15%留做学校以后的发展需要。这些都是周转公寓的主要来源。[2]
(二)各高校通过校外购房置换出一批教职工宿舍或在校园新建一批教师公寓作为周转公寓。
(三)学校通过回购以前曾出售的校内公有住房,来做青年教工周转公寓。
三、周转公寓制度运行过程中难以持续的原因
(一)房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被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所包围,已再无发展空间。旧房出售后所剩余的周转房源已很有限,不能满足广大无房教职工的居住需求。长期以来,住房作为一种福利,已在教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教职工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到校外购买

高校周转房可持续性探讨(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kuan14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