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广州第四中学(新世界校区) 语文科宁云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是歌词,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学情分析
本诗文字层面的理解难度并不大,学生对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借助具体的画面来感受黄河汹涌的气势,借助音乐的力量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思路分析即可。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联系时代背景等,把握黄河形象特点,领悟黄河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细心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诵读,领悟诗歌的主旨,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了解作家作品
(一)导入引题,感知黄河
同学们,你们到过黄河吗?(展示黄河的图片)
这就是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造就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特殊的年代,它又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保护我们伟大的民族而奔赴战场。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
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靡全国。
当年在歌声的激励下,有多少这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今天让我们聆听其中的“黄河颂”。(板书:黄河颂,解题“颂”的含义。)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黄河颂》的感受是什么?(《黄河颂》这首歌曲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二、朗读诗歌,体味黄河气魄
1、朗读:大家胸中荡漾着激越澎湃的情感,让我们也高歌一曲,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学生齐读,掌握“激昂、雄健、悲壮”的感情基调,之后读准字音、解词)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红、加粗字的读音及释义(PPT显示):
注音:
释义:狂澜:大波浪。山巅:山顶。
哺育:喂养。滋长:生长
2、内容研读: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旁的“批注”,把握整体内容,讲解本课重点之一“批注”)
(1)歌词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标志是?
(2)“颂黄河”这一环节的语言标志,把内容划分成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
(3)但“颂黄河”
《黄河颂》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