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讲座(一)
秦树辉
.
第一章生态交错带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交错带的典型类型
一、生态交错带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㈠生态交错带的概念
1905年,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克列门兹()首次提出:用来描述一个物种从一个群落到其界限(分布边界)的过渡分布区。
(1971)定义为:生态交错带为两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带。
1987年1月法国巴黎会议定义:“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由相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
傅伯杰:“生态交错带是指不同景观斑块空间邻接产生的与斑块特征不同的边缘带。”
㈡生态交错带的类型
1、生态交错带的空间类型
⑴水陆交错带⑵干湿交错带
⑶农牧(林)交错带
⑷森林边缘带
⑸沙漠边缘带⑹城乡交错带
⑺梯度联合带
⑻地表水/地下水过渡带
2、生态交错带的时间类型
短暂交错带、季节交错带、年际交错带、永久交错带
3、生态交错带的尺度类型
微型交错带、中型交错带、大型交错带、巨型交错带
㈢生态交错带的基本特征
⑴生态交错带是一个生态应力带。
⑵生态交错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⑶生态交错带具有正负双重效应。
⑷在一般情况下,生态交错带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人类的强烈活动可导致多样性的降低。
⑸生态交错带是环境敏感区域,很容易遭到干扰和破坏,因而是生态风险较大的区域。
二、生态交错带的描述
㈠生态交错带的结构描述
⑴大小—生态交错带的面积或体积;
⑵形状—生态交错带形状的规则与不规则性;
⑶生物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分布等;
⑷内部异质性—生态交错带的空间异质性;
⑸密度—生态交错带的单位面积上群落类型的个体数量;
⑹垂直性—生态交错带结构的总高度和成层性;
⑺曲度—直线长度除以总长度;
㈡生态交错带的功能描述指标
⑴稳定性—生态交错带的抗干扰作用;
⑵波动—生态交错带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⑶能量—生态交错带的生产力;
⑷功能差异—生态交错带与相邻生态系统间的功能差异;
⑸通透性—生态交错带对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通透能力;
⑹过滤器—生态交错带对生态流有选择的通过作用;
⑺源—生态交错带作为能量、物质聚集地向外辐射影响的作用;
⑻汇—生态交错带汇集、累积能量、物质的作用;
农牧交错带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