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爱国情怀培育四有新人
洪庄杨学校杨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传统美德无疑是其中的精华,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剂、内动力。天下为公,自强不息等,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而爱国主义是贯彻始终的一支主旋律,也是中小学的一项重要的德育内容,而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却有一种空洞化的形式主义倾向。要想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一种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教育,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回归丰富而深刻的现实生活,寓大道理于小事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充分的体验和实践,从而受到润物无声般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作品感化
即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诱发其爱述了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状,展示了祖国美丽风光和富饶特产。如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是中国人》、《红岩》等好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优秀作品,讨论讨论,写写感受,能使学生了解祖国,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了解无数先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的奋斗事迹,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影视深化
影视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把有关事件通过艺术手段再现出来,给人以真实的感受,使人容易产生共鸣。表现爱国主题的影视作品比比皆是,如:《血战台儿庄》、《开国大典》、《故宫》等等,学生在这些优秀的作品熏陶下能从直观感受中受到极大的震动,从而避免平时学校德育流于说教的空洞,丰富德育的内容。
三、从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小事出发,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内容。
当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乱飞! 所以德育工作应该俯下身段,深入到学校的每一天每一点。学校和教师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教育学生懂得爱国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语文中,有些课文含义深刻,但反映的生活和学生所处的时代距离较远,教学这类课文,必须向学生介绍作品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记叙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情感。但是,周总理被这么多人爱戴,学生对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真正理解,因为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没有感性的体验,对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也缺乏了解认识。因此,教学时要针对这一实际,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周总理的伟大功绩和崇高品格。了解认识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印,血肉相连的动人事迹。老师在课前可向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还要抓语言因素:蕴含着爱国之情的课文,在字、词、句、段
传承爱国情怀 培育四有新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