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
二学部曹变娜
断想一教师课改内生力
新基础教育倡导把创造性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从这一方面来看,新基础教育更关心人,关心教师是否有探索精神,是否有自我超越的精神。教师不再是“教书匠”,他不仅仅是把教学当做自己的工作,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他首先应该发自内心的想上好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能激发自己生命满足的愿望。他愿意为了自己生命的成长积极的投入改革,是“我愿意我想”,是主动地干自觉地发展,而不是“我不得不”,被动地干逼迫着做。这就是改革的内生力。任何事物真要长大,真要有力量,必须有内生力。
从这一点出发,那么新基础教育改革首先应该思考如何使教师自发地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改革大潮中。是健全的制度?是我们对教师思想的激发?还是完善的评价?这是我们在改革初期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借叶澜的观点来说:一是“以学习促进自我的觉醒”,就是借助学习明白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愿意不愿意主动做?二是“以思考促进自己的透彻明白”,就是借助学习后的思考知道这样做的意义,需不需要这样做;三是“以不断的总结反思解决出现的问题”,就是在做的过程中反思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四是“在实践中静心成长”,就是实实在在地静下心来做研究,不能急功近利,要静待花开,老师这朵花开,学生这些花开。
断想二教师课改智慧
教师在课堂上的创造才能,正是在处理不同的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新课改把课堂还给学生,势必会涌现思维活跃大胆质疑的学生,也势必会出现茫无头绪的学生;势必会分野出有创造性的学生或者没有一点信心的学生;势必会出现争论摩擦等等活泼的甚至看似不好控制的现象。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个层次,对教师的智慧和能力就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另外,新基础教育没有固定模式,这就需要教师解除思想的禁锢,大胆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在摸索中反思、不断地去发现自己、改变自己。你的思想和你的行为是一致的,思想越深刻,你的舞台就会越宽广,你的行为不再受某种特定模式的限制。
从这方面来看,如何让教师心甘情愿接受这个挑战,直面这个挑战,进而不惧挑战,不仅仅是解决教师思想的问题,更多的是给予教师技术理论实践操作中方法指导的问题。如何深入学习并领会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如何把理论落实在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型中?如何“放”“收”合理、有序、有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中的2-3个核心大问题?如何促进生生、师生互动?有很多新的问题期待我们解决。
这是一条新型的教师发展的路径----在日常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中成长。
断想三课堂改革新思路
《新基础教育》的双七条针对的是学生和班级建设,其核心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均衡的发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等创造性能力。让课堂不再是传统课堂的机械沉闷和程序化,要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得到充分的绽放,让孩子们的智慧和好奇心得到最大的刺激,课堂上应该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全部投入,气氛要高度的活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课不是表演,更要注重“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这就是说:学生在新基础教育的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更锻炼了能力。通过每一堂课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这样的课不仅仅是几个几十个好学生的舞台,它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有效率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更多的教育新资源,它绝对不是十全十美的虚假的个别学生和老师的表演,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从这方面来看,如何培养一批课堂改革的主力军,进而带动每一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如何借助主题活动、学生仪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借助班级文化建设激励每一名学生?如何发展优秀学生的标兵作用等等主要问题得到解决,才能真正实现新基础教育培养理想新人,建构新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师生关系观、教育活动观的终极目的。
李政涛 《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
(1)印象——独特的讲课方式
在所有的报告中,只有他的讲座最特别。没有演示文稿,打开手提,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空白文档,李教授一边讲述,一边灵巧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课题,然后,一个个关键词句,便随着他的讲述和手指的敲打,不断出现在大屏幕上,牢牢吸引着听课者的目光。融讲、写、记为一体。手脑并用,有张有弛,显得从容不迫,更显出现代专家的务实的精神和高超的能力和水平。他引用大量的教育案例及教育小故事,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对各个观点作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令人易于接受。报告中那信手拈来的大量详实的资料,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其理性的分析,鲜明的观点,丰厚的底蕴、严谨的思路,务实的作风等等,无不让人为之折服。尤其是他那
新基础教育读书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