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一、重点掌握细菌的致病性。
二、掌握感染、医院感染、毒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概念,并熟悉细菌
感染的类型。
三、了解机体的抗菌免疫。
四、熟悉医院感染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和控制
学习目的及要求
细菌致病性的概念
细菌的致病性: 是指细菌侵入机体、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的性能。这类细菌称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或致病菌(pathogen);
不同的致病菌致病的对象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不同的致病菌对宿主引起不同的疾病;例如伤寒杆菌能引起伤寒,痢疾杆菌能引起痢疾,这是由细菌种的特性所决定的。
不同的致病菌其致病的能力大小也不同。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是指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这在不同菌种
之间以及同种不同菌株之间可有所差异。
细菌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的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的最少细菌数或细菌毒素量。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数量、侵入门户以及机体的免疫力、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毒力
侵袭力
毒素
细菌的表面结构
侵袭性物质
粘附素
adhesion
金葡--血浆凝固酶
链—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内毒素
细菌毒力的构成:
外毒素
阳性菌脂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菌毛
荚膜与糖萼
微荚膜、A蛋白、M蛋白等
侵袭性大肠–侵袭素
福氏志贺菌—侵袭蛋白
细菌的侵袭力(invasion):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
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构成侵袭力的物质:
微荚膜。革兰阴性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
,它们可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这些酶称为侵袭性酶。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一)细菌的侵袭力
产生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白喉杆菌、金葡、溶血链球菌);部分革兰阴性菌(痢疾志贺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产毒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化学成分:蛋白质
不耐热
抗原性: 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外毒素(exotoxin)
(二) 毒素(toxin)
毒性极强极少量即可使易感动物死亡,如1mg肉毒毒素能杀死一亿只小白鼠,毒性强一万倍,是目前所知的毒之最。破伤风痉挛毒素1mg可杀死2000万只小白鼠,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μg。
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可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结构:
有两个亚单位组成
分类:细胞毒素,神经毒素,肠毒素。
A亚单位无毒,为与易感细胞结合的部分
B亚单位毒性部分,为毒性中心
内毒素(endotoxin)
产生细菌:革兰阴性细菌
存在部位:细胞壁的外层
化学成分:脂多糖(haride,LPS)
组成: 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类脂A对理化因素稳定,
耐热,60℃数小时不能破坏;160℃作用2~4 h或用
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可破坏
抗原性: 弱,不能制成类毒素。
乡村振兴战略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