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熊孩子”必要时得用点“熊招”
家里有“熊孩子”的家长都会抱怨:孩子太顽皮了,管不了啊,真是没法管!其实不是管不了,是咱心里压根不忍心管。我家也有个“熊孩子”,为了“管理”她,我和孩他爸也是摸索了很久,也用了很多“熊招”。
中国论文网/6/view-
触碰到家长的底线,就要严罚
假期,带着女儿小米回老家探亲。小孩子从没来过农村,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场院,鸡鸭鹅,还有羊,开心极了。小米在院子里拔了很多草,喂它们。一直到中午快吃饭了,还不肯进屋。强行被我拉进屋之后,竟然发起了脾气,扔下手里的草,一摔门跑了出去。门口正好有个小水坑,加之跑得急,一头栽了进去。
家人忍不住笑了起来。小米迅速爬起来,愤怒地跑进屋里,冲着一屋子的亲戚,巴拉巴拉地大声叫喊起来。这一屋子可都是长辈啊,坐在一旁的父亲的脸首先沉了下来!
我和丈夫对了一下眼神,把小米提溜到另外一间屋里,小米还执拗着不肯配合,我出手打了小米。那是我第一次出手打孩子,一是自己的怒火实在压不住了,二是孩子那么没有家教,冲着长辈耍脾气,这是坚决不可以的。小米哇哇哭了起来,嘴里哭喊着:“找姥爷,找姥爷!”
这次,一向疼爱小米的父亲还真没拦我们。小米一看没人救她了,也就安静下来。我和丈夫给她讲明白了道理,小米依次给长辈们赔礼道歉。
这次事件之后,小米乖了许多,虽然调皮的本性不改,但是能知道家长的底线在哪里了。平时在家或是公众场合,也不再那样放肆了。
“熊孩子”精着呢,不要放弃讲道理
周末,同学聚会。
我带着小米一起参加,同学也都带着孩子,大人们叙旧,孩子们玩耍。谁知,情况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美好。
起初,孩子��还都听父母的,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吃饭。吃了一会,孩子们就坐不住了。一群孩子开始凑在一起玩,可能彼此不怎么熟悉,玩得比较优雅,一起看看绘本,玩会玩具;渐渐地,以小米为首的几个皮孩子开始绕着桌子跑,有几个还钻到了桌子底下,孩子们嬉笑的声音越来越大,偶尔还伴随着兴奋的尖叫。
他们的声音已经盖过了大人们交谈的声音,有几个同学的脸上已经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脾气好点的,叫过自己的孩子轻声讲几句道理;脾气不好的,直接拽过来,劈头盖脸一顿训斥。
小米是孩子里闹得最凶的一个,我脸面上自然挂不住,皱起眉头,一遍又一遍地警告她:“不许再闹了,再闹就带你回家。”碍于面子,我不好意思发火,只能暗地找机会“吓唬”她,“再闹,就打你啦!”这种不疼不痒的话,对玩在兴头上的孩子来说,根本不管用。
接着有同学调侃地说:“你家小米随他爸,他爸小时候在我们班就是个调皮的‘熊孩子’!”一桌人哄堂大笑。
孩子们虽然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笑,但也有样学样地大笑起来,小米更是夸张地一边仰头大笑,一边把手里拿着玩的易拉罐随意一扔。易拉罐被扔到了桌子中间的火锅里,汤水溅到周围每一位同学的衣服上。
房间里瞬间安静了,孩子们不再闹了,小米愣在那里,呆呆地看着我。我拿起一包纸巾放到她手里,什么话也没说。小米拿着纸巾给每一个人擦身上的汤水,挨个说了对不起。
大家一看这孩子给道了歉,也就原谅了她。整个下半场聚会,我一句教育小米的话都没再说,小米乖乖地坐在桌子前,也没有再乱腾,临走时,礼貌地给大家道了别。
路上,小米主动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我忍住了心中的怒火,给她讲
对“熊孩子”必要时得用点“熊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