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4(3)班 文包诗.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缕衣
唐代诗人杜秋娘写过一首题为《金缕衣》的七言绝句。其诗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描述的是在一次宴会上发生的一件事。
一次,元和镇海节度使李奇,命侍妾杜秋娘在宴会上演唱。当杜秋娘演唱完之后,李奇问杜秋娘:“秋娘,你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杜秋娘胸有成竹地说:“这首诗含意并不深刻,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的‘金缕衣’,然而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不言而喻,这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之时,‘千金散尽还复来’,然后青春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一旦逝去,便不复还。然而三、四句则成了第二次反复和咏叹。从诗意来说,和一二句差不多,仍是告诉人们‘莫负好时光’。”
李奇听完之后,拍案叫绝:“好!好!好!妙也!”
从此这首诗成了唐代一首流行歌词,并深入人心。
咏月
唐代诗人李建枢,和自己的书童,趁着月色,来到城外的孤名寺。寺院始建于晋朝,如今时事变迁,已经断壁残垣。是夜,李建枢刚刚得知人生知己彭岩因病离开了人世。百感交集,所以他专门趁着月夜,来到曾经共枕研读的孤名寺,缅怀曾经诗书面读的好友。
“昨夜圆非今夜圆,能得几多时少年。”一杯淡酒,如今谁共饮?想到这里,李建枢踱步走进了亭楼,四年前的月夜,他与好友杯酒交错,一起诗文相向。还记得他们共同完成的书法《兰亭集序》,洋洋洒洒,挥斥方遒。
昨天的圆月不是今天的圆月,真怀疑这再圆的月亮是否依旧美丽, 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圆,可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属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于是,李建枢接着咏道“一年十二度圆缺,却疑圆处减婵娟。”一首《咏月》,便在月辉中,咏叹了心中的思绪。
通过对自然交替的变化,领悟到光阴的无情,岁月短暂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明年月圆之夜,是否多一份悲愁之感,相思之感?
使至塞上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出塞途中,王维深刻体会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在行军途中,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使至塞上》,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

4(3)班 文包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