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作用
杨鸿英,李晋满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心内科,新疆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食管心电图在各种心律
失常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做出总结。结果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弥补了体表心电图的欠缺,为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和帮助。结论食管心电图是目前心律失常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食管心电图心律失常
食管心电图是利用在食管内放置的电极导管记录的心电图。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弥补了部分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低平不易辨认的欠缺,为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帮助,从而使食管心电图已成为目前心律失常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在常规心电图上有时受QRS波群,T波形态干扰看不清心房波,而食管心电图有助于澄清,且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具有一致性,为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提供可靠的分型与定位诊断[1]。
(AVNRT)
AVNRT是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是室上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发生率约占阵发性室上速的50%,其中以慢-快型最常见,约占90%,其折返环位于房室结,心动过速时由于冲动沿慢径路前传,快径路逆传,心房、心室几乎同时除极,故在体表心电图上RP’间期<70ms,逆传P’波常完全融于QRS波群中,有时位于QRS波群终末部致II、III、aVF导联出现假s波及V1导联出现假r波,偶在QRS波群前形成假q波[2]。但有时体表心电图难以辨认出逆传P’波而食道导联心电图能清晰显示出从QRS波群起点70ms内见到高尖的逆传P’波,或看不到逆传P’波或在QRS波群前有逆传P’波。
(AVRT)
AVRT是室上速另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国内统计约占所有阵发性室上速的45%~60%,其中95%是经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心房、心室、房室结及旁路都是折返的必需参与成分,故RP’间期>70ms[3]。当体表心电图逆传P’波不易找到P’波真正的起点时,食管心电图可记录与测量比较准确的RP’间期。在隐匿性旁路中,因其没有前传功能故无法在窦性心率时通过体表心电图了解旁道的位置,在心动过速时,因逆传P’波振幅过低,又常与ST段与T波重叠使逆传P’波的极向受到干扰而无法定位。如果在心动过速时同时记录体表V1导联与食管心电图,因为食管电极可记录到左房的电活动,V1导联反映右房的电活动,所以可以比较2个导联QRS波群与逆传P’波的时限(RP’间期),逆传P’波最领先(RP’间期最短)的导联提示旁路所在的基本位置(左或右),对隐匿性旁路的术前初步定位提供诊断[4]。
2:1下传
心房扑动是临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扑动伴3:1、4:1下传心室时通过体表心电图容易做出正确诊断,当房扑伴房室2:1下传时F波易与QRS波群或T波重叠而增加了心电图诊断难度,食管心电图对重叠于QRS波群或T波内的F波更容易辨认而更具有优势。确诊为心房扑动后还能立即给予猝发刺激终止,达到治疗目的。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一直是心电图鉴别诊断的难点,而心动过速时P波节律以及P波与QRS波群关系又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识别P波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食管导联所显示出的高尖P波对鉴别诊断颇有帮助。
(VT)
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性心动过速约占70%~80%。室性心动过速时除了室上性夺获、室性融合波、心电轴等心电图特征外大约70%伴有房室分离,当室速心室率较快时,P波常埋藏于宽大的QRS波群中,使房室分离难以辨认,食管心电图往往可记录到高尖的P波暴露出房室分离进一步明确诊断[4]。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是形成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另一常见原因,食管导联中可清楚显示心动过速时逆传P波埋在QRS波群中或出现在其后。采用心房超速刺激能消除束支阻滞图形或者有效终止心动过速则表明宽QRS波群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致。
预激综合症伴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因心房冲动沿旁路前传,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呈完全性预激,QRS波群时限增宽,这种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如果没有以往窦律12导联心电图做对照,仅凭心动过速时心电图难以准确诊断,如果同步记录食管心电图可在宽QRS波群前发现经房室结1:1逆传的P’波从而有助于诊断,同时还可以利用食道调搏终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合并房扑、房
SEO教程(武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