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四节通货膨胀对策
第九章通货膨胀
1
在西方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地上涨。
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
强调“货币价格”,即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
强调“总水平”,即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
强调“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过程。
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2
通货膨胀的度量
1. 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世界各国对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实际都是使用物价指数。通常说通货膨胀率多大,就是指物价指数上涨多少。
2. 采用的指数主要有三: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CPI
批发物价指数 WPI
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 deflator
3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
二、强制储蓄效应:增加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
三、收入分配效应:企业利润增加,工资收入减少
四、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财富再分配效应)
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一)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
(二)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4
1.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关系,有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促进论论证: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
根据: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状态。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货膨胀促进经济成长的效应尤为明显。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
促退论论证:持续的通货膨胀会经由降低效率的效应阻碍经济成长。
中性论论证:由于公众预期,在一段时间内会对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因此,通货膨胀各种效应的作用会相互抵消。
5
强制储蓄效应
。
在通常情况下,政府的储蓄是用税收的办法筹集并用于投资,那么,这部分储蓄是来自家庭和企业部门的储蓄,从而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不变。
如若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这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结果将是物价上涨。
6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1.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
2. 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许多家庭同时还有负债,如消费信用。因此,家庭的财产净值是它的资产价值与债务价值之差。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而或高一些或低一些的升降。
金融资产中的股票,它的行市是可变的,但绝非通货膨胀中稳妥的保值资产形式。
至于货币债权债务的各种资产,物价上涨,实际的货币额减少;反之,实际的货币额增多。
9
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
产品销售收入往往不足以补进必要的原材料;
地区之间上涨幅度极不均衡会造成原有商路的破坏,流通秩序的紊乱;
迅速上涨的物价,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正常信用关系会极度萎缩。
恶性通货膨胀只是投机的温床,而投机是经济机体的严重腐蚀剂。
2. 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往往是政治的动荡。
3. 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会危及货币流通自身:纸币流通制度不能维持;金银贵金属会重新成为流通、支付的手段;经济不发达地区则会迅速向经济的实物化倒退。
10
第九章 通货膨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