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不立德,就不能树人,要通过立德去树人,这是由道德的重要性所决定的。都说智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道德可以弥补智商的不足。《道德与法治》的课标明确指出:所有的老师,都是道德老师。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言传身教、提升自我
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技能和思想境界。以身作则,言传和身教结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行一致,从容不迫,言行不一通常是会落人口实产生非常坏的影响。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自己更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摒弃的行为,自己也应当坚决抵制。由于小学生处在人生的最初成长阶段,各种思想体系和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故的真善美、假丑恶还未能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全面指导,因此教师作为启蒙者,一言一行都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只有自身在生活中开朗豁达,在生活中人生态度和思想上值得尊敬和作为榜样才有可能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课外,拓展,链接生活实际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回归生活。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能力。生活化,实践化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为辅,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贴近学生生活,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自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帮一帮、演一演、唱一唱、比一比、做一做,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生活,从而构建起面向生活的潜在性或先是性能力,使儿童知行统一。具体方式如以下两点:
社会生活实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蕴含着实用的人生真谛。社会生活的实事动态通常能够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氛围感染和思想体会。教师通过选取生活实事,可以让学生们开动自己的脑筋,主动的用眼看,用心灵去感触。比如奥运、
感动中国人物、神九升天等等题材都可以拿出来供学生学习。一个成功的实事教育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指导性的作用。
创新教学方式,杜绝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重现生动教学、深刻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少年儿童,给他们童
小学道德与法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