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问是教学过程有比较常见的互动,追问是提问之后的继续延伸,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本文阐述了数学教学过程中追问的优势、误区以及提高追问有效性的策略,望能有助于数学教学过程中追问水平的提高。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数学;课堂;追问;思考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以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与生生之间发生的一种交流方式;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作为前一问题的延伸,教师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因而,追问被更广泛运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追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着越来越明显的用。
一、追问的好处
适时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思考的延续性。当学生已理解某些定律或原理后,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或“你的思路是怎样的”等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得到正强化,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相似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述方式,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也加强了其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数学课堂中的追问应该是充满数学味的追问,才能引导学生逐步探索问题的深度,避免学生流于思考问题的表面现象,及时有效的抓住课堂生成资源,把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体验数学思想。例如老师在讲解百分数这个知识点时,适时地列举姚明罚球命中率的例子,投出100个球命中80个,化成百分数为多少?学生回答后,就追问,非命中率为多少?
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运用追问方式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数学思维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还包括想象、类比、联想等,而且有严谨理性的证明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及时的追问,使学生及时的还原思考过程,把问题解决得更严谨更清晰更有条理。
二、课堂中追问的误区
在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注重传授知识点而缺乏对思维策略的必要引领和转化。师生之间的问答只是简单的结论传递,而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善毫无价值,甚至还会出现简单统一追问形式,这样的追问缺乏指向性。教师在寻常处的追问应有由表及里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往“深”处,更应有由此及彼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开阔地带”。同时教师也会很自然地把个别学生的思维成果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同财富。
学生在遇到障碍或产生矛盾,不能进一步思考、解释、分析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矛盾冲突进行及时追问、积极引导,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由于教师追问缺乏条理性,打乱了学生原本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原本思路清晰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而更加模糊。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意外事件,很多教师缺少教育机智,将这些意外事件视为课堂的干扰,所以一旦出现,就加以回避甚至批评。然而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荫发、瞬间的创造,教师处理不当,不仅影响课堂情绪,更会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
别让问题留下遗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