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这是我呀!》教学案例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凌梦非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凸现了课标精神;与儿童的生活机紧密联系,以人为本,以我为美,生活中的我就是美的塑造者;与自然存在着共舞、公生、协调等关系;与儿童的精神世界存在着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的关系,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上学期开始已经熟悉了老师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决大多数同学能自信、大胆、自由地用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而且第一册美术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贴、撕、画的技能,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三、教学理念:
1、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中对表现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美术课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的同时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本课教学在欣赏优秀学生作品时鼓励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挖掘表现自我的方法和材料,并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2、在情意领域上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尝试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实施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以及自由独特的表现方法的动态教学。
四、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让学生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
2、技能目标:运用适合自己的美术语言进行表现,掌握初步表现技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征、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六、教学难点:
初步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能够运用生活媒材进行情趣化个性化的表现。
七、教学过程:
激发情感,发现自己美
1、教师带一只精美的盒子进教室,盒子里装一面镜子,小朋友们非常好奇。不知老师带的什么东西。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能看到大千世界中许许多多的人,可是老师喜爱的人,你不借助工具却永远看不到。你想通过这个盒子看看吗?,
指名几位外貌特征与众不同的学生轮流观看,当学生看到自己时教师叙述这个学生的外貌特征,让大家猜猜是谁?(例如:一(1)班的一位男生生下来是下巴长了几撮黄毛有点象山羊胡子,脸长眼睛小。经过这一刻,他得意的认为自己几撮小黄毛和小眼睛很美。不仅不自卑而且挺自豪。)
2、师:老师喜爱的小朋友在大镜子里也可以看到。老师喜欢是谁?
生齐:是我!
3、揭示课题:9这是我呀!(一)
(强烈的好奇心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是学习的内趋力。所以每节课都应考虑更为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激发情感兴趣。)
欣赏作品,体会个性美
(用名人的自画像体会自画像的特殊风格感染学生,使他们对画自己产生兴趣。)
同龄人的作品
找《爱生气的小眼镜》
师:看了大师的作品,我们看小朋友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出示图片)里面有幅画叫《爱生气的小眼镜》你能找到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她的脸上架着小眼镜,嘴噘的老高,一看就知道是她。
师:这幅作业怎样表现的?
生:头发是用黑线贴上去的,眼睛和脸是用水粉画的。
给下面的自画像起名字,并说说是用什么
这是我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